烦恼像洋葱,最里面是空

标签:
爱情情感文化心探索 |
分类: 心探索每期亮点 |
“在这世上,唯有历经过风浪沧桑的人,才能体会到,拥有平静的日子,才是人生最大的福气。只是,真正的平静,往往是存在于烦恼焦虑中,而非在烦恼焦虑之外。”
人是这世间烦恼的源头,但也是唯一可以拥有静心的生命
有个退休的老校长,自律甚严,也时常保持觉知。他的静心,是来自年轻时的无知和冲动,是来自种种烦恼和苦痛的折磨后的看透。因此,他力求保持觉知,让自己不要再有妄想,他以为,他可以平静地度过晚年。
然而,他不是一个人索居在深山,他有老婆,有三个女儿和一个么子,和一堆亲朋好友。
尽管他对儿女的管教很严厉,但他老婆仍是一个典型的,非常爱儿女的慈母。当三个女儿都嫁了公务人员,生活安定平静时,他的么子从国外留学回来后,就急着要和朋友合开公司。
老校长要么子做好规划,不要莽进,如要交学费买经验,第一次也要少交一点。但么子在老校长面前唯唯称是,私底下集中火力攻他母亲,最后母亲拿出了自己的私房钱让他去创业,老校长的退休金则原封不动,留着养老和家用。
想不到,才没几个月,么子就一直回家来找母亲调头寸,母亲把珠宝嫁妆都拿去典当了,么子还是觉得不够,央求母亲去向老校长调一些退休金来周转。老校长听到了,把么子痛骂一顿,么子也解释公司营运很正常,只是很多款子要代垫,还要买国外进口的机密机器,才会临时急需大笔现金,等机器进来把订单消化掉,就会有大笔应收帐款,届时就可以把钱拿回来还。
老校长听了半信半疑,但抵不过老婆的苦苦哀求,就把退休金的一半借给了么子,并声明要在半年内,把退休金还给他,因为,这是老校长和老婆的棺材本。么子把钱拿走后,老校长又回到平静的日子,心想应该没有什么事。几个月后,老校长接到一个亲戚来电破口大骂,说么子开的支票跳了,害亲戚信用破产,负债累累,亲戚要老校长负责,否则告老校长诈欺。
原来,么子几个月前,就私底下求母亲去向亲戚调头寸,还开了公司的票做为偿还的依据。
老校长正气到血压飙高时,又见两个女婿又上门来哭诉,说么子向他们借钱没还,还私下把他们的名字拿去登记公司股东,再拿去当人头向银行借钱,现在银行已经发函来要催讨债款。
老校长气得到处打电话找么子,却连续几天找不到人,他气得斥责老婆,为何还出面去向亲戚借钱,到底么子的财务黑洞有多大,老婆也说不知道,只是拼拼命的道歉,哭得不成人形。
几天后,三位自称是财务顾问公司的凶神恶煞,也找上门要老校长还钱。老校长一听是么子去地下钱庄签下借据,说保证人是老校长,而且有退休金和房子作保,钱庄才把钱借给他,但利息高达年利率两百多。
老校长这下子再也承受不住了,气急攻心,顿时昏死过去。几天后,老校长平静地躺在医院病床上,他委托的律师好友,在病床旁一一向他说明,除了退休金全拿去还银行,房子也拍卖去还地下钱庄,还好律师有警界朋友,透过警界和钱庄谈判,把利息压低,本息一次还清,至少么子和老校长家人不会有生命危险。
老校长出院后,和老婆租了个旧房子住下来,他老婆去当帮佣赚取家用,老校长也透过朋友的安排,去一家补习班当学务主任,用每月赚取的薪水,分期偿还么子欠亲朋好友的债款。
面对这一大笔的债务,么子的失业,老婆的病痛,和自己没有保障的晚年,老校长的烦恼比以前更多,但也让他深一层看透,另一种存在于烦恼中的平静。
他又回到了平静的日子,早起运动,吃了早餐带着便当去上班,下班和老婆吃着不是很丰盛的晚餐。没有了退休金,没有了未来,没有了妄想,却有一颗平静的心,平静的接受一切,在每个片刻。
人,是这世间烦恼的源头,但也是唯一可以拥有静心的生命。
透过观照一层一层往下看真相,你会发现最里面什么也没有
如果你追求的是,没有任何烦恼和焦虑的平静,像明镜不惹尘埃,像湖水不起波澜,除非你脑死,否则,这只是自欺欺人的妄想。人生在世,烦恼无所不在;相对的,静心也可以无所不在。
当你抵挡不了朋友的人情攻势,不小心买了用不到的直销产品。当你被自己的恐惧干扰,做出了不该做的承诺,或签下了一份不合理的契约,或是因为贪心而遭人诈骗,而后悔不已时,你不应该去苛责心中的那份不安和苦恼,相反的,你应该趁此去观照这个烦恼或焦虑。
从静心观照中,你可以发现,你之所以会犯下那么多不该犯的错,是因为你在面对人家的求情或推销时,没有保持觉知。从烦恼的观照中,你可以看见自己的盲点,这是让我们成长的启示,也是对烦恼的第一层观照。
接着,再继续往下观照,一层一层的去看见,那个让自己烦恼焦虑的东西,根本不存在,一切都只是头脑的作用,你所害怕担忧的那些事实,只是反映出你内在的恐惧或不安。再继续往下观照那个恐惧和不安,你会发现,你的疏忽和错误决策,或者你会被人拖累,表面上都是别人的错,事实却是自己的觉知不足、思虑不周和定力不够,而你会犯这些错,都是因为你心中有妄想,有不切实际的期待。
如果老校长不要把晚年的平静生活,看得太理所当然,就应该看清自己么子的妄想,必然会惹来麻烦,就可先设防火墙,让事态发展有个停损点。
如果事态真的无法防堵,老校长一无所有地住在旧房子里,吃着粗茶淡饭,一样可以活得很平静,只要他能看透,所谓的退休金或房子或三代同堂的天伦之乐,也不过是他内心的妄想,这个妄想可以让他活得很心安,但终究也只是个妄想。如果现实因缘不足,妄想反而是扰乱静心的苦恼。
就这样,透过观照一层一层往下看真相,你会发现,观照烦恼就像剥洋葱,一层一层往下剥,剥到最后一层,你才会发现,原来里面什么都没有。
透过观照,我看见了人跟人之间,有种联系的力量叫缘分
我曾因为人情压力,借出了不少要不回来的钱。其实,钱散是小事,倒是人情或友情,却因为借了钱给对方,十有八九反而更糟,甚至等于“花钱买仇人”。广结善缘,与人为善,是我喜欢交朋友的动机。只是,随着我的觉知愈来愈强,我渐渐看透,并不是每个人都秉持着和我一样的善意,来和我交朋友。尤其,当我在商场上求生时,会来找我的人,十有八九都只是为了他自己的利益,完全没有人情可言。
曾经有一阵子,我内心对人际关系的问题,浮现了很多烦恼,我烦恼的是,如果我把每个人都当成是现实势利的小人,那么,有可能会误解或伤害了十个中,那一或两个真心想和我交朋友的人。同样的,透过观照,我看透了一个实相,看见了人跟人之间,有某种看不见的力量在联系着,我们可以称之为缘分,也可以称之为彼此可以产生共鸣的“频率”。
如果彼此有缘,自然会成为知心的朋友,如果缘浅,而对方又看不清自己的妄想,以为可以从我身上,免费获得什么利益,因此来接近我或虚伪地称兄道弟,我会包容他的“无明”,但也会毫无愧疚地敬而远之。即使如此会得罪人,也是因缘所致,我也无所挂碍。
人生在世,岂能尽如人意?话说回来,面对那些无缘,且心中怀着贪念或妄想的“无明客”来说,就算我尽他的意,任他予取予求,他还是会有所不满的。因为,他的予求,从不会感恩,甚至觉得我帮他是理所当然的,有些人还会得寸进尺要求更多,这样的人,既和我无缘,我又何必去顾及交情呢?
当然,如果有机会,我很想忠告这些心中有妄想的“无明客”,不应把每个人都当成“智障的提款机”,因为他的不良心念,每个人都感应得到,只是有人太天真或觉知力不够,才会被他利用和欺骗。再者,他的心念所埋下的种子,日后会很快的结成果实,回报到他自己身上。
然而,这些“无明客”,十个有九个半都听不进我的劝,那剩下的半个,可能稍有良知,但因觉知力不够,听了几句劝,还是会和我翻脸。药医不死病,佛度有缘人。佛陀尚只能度有缘人,我只是一介凡夫,一切就顺其因缘吧!
内容来源:吴九箴的博客
新一期心探索杂志上线,点击进入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