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敢死队”

标签:
失眠症状压力治疗缓解 |
分类: 心探索每期亮点 |
咨询师/李雨潭
李雨潭: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美国NGH催眠师、睡眠管理顾问
新浪微博@yutancc
其实失眠和“放不下”有很大关系,因为睡眠俗称“小死”,人类对死亡的终极恐惧会让人对“睡着”这一失去知觉的事产生恐惧,放不下,自然也就不敢“死”。
长期失眠人群,其实很大程度都是自己“选择”了失眠。
心探索:排除外在的影响,很多人是不是都是“心因性失眠”,也就是说是由心理因素造成的?这类长期失眠者背后的动因是什么?
李雨潭:从精神分析的角度说,每一个“症状”背后都有其诉求和动力,失眠的本质有两个,一是说明当事人当前的睡眠模式不匹配其身心需求;二是自己的身体在那个我们认为是应该睡觉的时刻还不想睡。
长期失眠人群,其实很大程度都是自己“选择”了失眠:比如利用睡眠时间整理心事,清理思绪,临近夜晚灵感丰沛,创作作品等,大部分是我们的潜意识利用睡眠时间创造其他价值而非休息。这也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睡眠医疗中心的创建者、医学博士威廉姆•戴蒙提出的“睡眠负债”(sleep debt)的概念,即由于主动限制睡眠时间而造成的睡眠不足。
心探索:这类失眠者身上是否有一些共性?
李雨潭:就性格而言,这类失眠在感情比较丰富、心思比较细腻或一些创造性职业从事者如画家、作家、媒体工作者、音乐人、演员等人身上比较常见,但很难用一些负性的词汇来形容他们,也许这只是这一类人处理压力的一种方式,夜深人静的时候心思敏锐,恰恰是其丰富生命力转化为创造力的时刻,无所谓好坏,它只是自然的一种发生。
心探索:失眠是不是与“能否入睡”这个意识本身所产生的焦虑有关?
李雨潭:我们注意到很多失眠者会尝试外在媒介改善睡眠,但往往效果甚微,原因不是助眠产品不好,而是当我们采取行动的时候,已经在暗示自己“我是一个睡眠不好的人”,这些行为就强化了“失眠”本身。
加之很多信息试图告诉我们,睡眠不够容易记忆力衰退,发胖等,让我们把对“失眠”后果的担心投射在睡眠上,从而引发更大的焦虑。
其实失眠和“放不下”有很大关系,因为睡眠俗称“小死”,人类对死亡的终极恐惧会让人对“睡着”这一失去知觉的事产生恐惧,放不下,自然也就不敢“死”。
心探索:有什么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改善这类失眠?
李雨潭:对于思绪丰沛的人,可以采取“正念”的修习的方式,带着觉察入睡和醒来都可有效帮助我们获得香甜睡眠。
还可以摸索适合自己的睡眠模式,做一些适合自己的睡前仪式:简单的太极、瑜伽动作,自制的静心词,简单的催眠和冥想、呼吸调整;包括一些助眠工具都可以促进睡眠。
更重要的是要有勇气尊重自己的身体。可以给自己一个自由支配时间的假期,完完全全信任、尊重身体的意志,忘掉僵化的规律作息要求,允许自己睡不着,不强迫自己去睡,困时才睡,自然醒来,等待身体完成自己的自然调节,再调整固化的时间规律。
心探索:有没有在压力之下仍然保持好的睡眠的方法?
李雨潭:其实大多数人的睡眠都处于压力之下,真正零压力是很少的,压力之下的睡眠很大程度是以做梦的形式表现,潜意识一刻不停地工作,在身体休息时用做梦的方式尽职尽责修复我们的身心。
压力状态之下难的是入睡,不是睡眠,可以给自己一些催眠的暗示性语言,例如“真好,有一张这样的床,来盛放我的压力,我要暂时和它说再见,早上再来接它,明天的事,交给明天,一天的烦忧,一天来承受已足够……”
或者进行有效的正念、静心练习。如果有专属心理咨询师或值得信赖的朋友,可以利用10-15分钟进行倾诉,将困扰自己的思绪交付给一个支持系统,共同为自己分担。
《InnerLight心探索 》【水瓶时代出品 www.aqrage.com】 更多内容请点击:http://www.innerlight.cc/inner/web.jspx?formAction=download&id=F18B4233451766A1014652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