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禅心

标签:
南怀瑾茶陵了禅禅学禅心文化 |
分类: 心探索每期亮点 |
于烦躁中寻一片宁静
于困顿中得一种自由
于泥塘中开出的一朵白莲
于红尘浮世中修悟一颗禅心
活着即修行,生活即是禅
对禅学深有研究的南怀瑾先生曾经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婴儿生下来不到一百天,手里拿着一个东西时好像抓的很牢,但是他没有用力,若有若无之间,安详而宁静把握得很牢,这就是自在。做人也是同样的道理,在若有若无之间把握住万物的根本,自在自得道。
在世人的眼中,禅师仿佛都有着很高的境界,可望而不可即,很玄妙,很有距离。其实,古往今来的禅师们反复强调,禅的境界就在人间,在每个人的身上。一个人,只要能够保持自己的本色,发挥自己的天然个性,就是达到了禅的境界。
如同南怀瑾先生的比喻,一个人若是找回了自在天然的本性,真实、纯粹,能够与世界的原始本色共振共存,听凭本心的召唤,这便是“禅”。——生活就是禅,禅就是生活。一个人回归到放松自然的赤子状,那么看苍郁青山是禅,茫茫大地是禅,浩淼长空是禅,潺潺溪水是禅,林间小鸟是禅,行人微笑是禅,微风拂面是禅,暴雨浇头亦是禅……诸般景致,世间万事万物都可以成为参禅行“知”的坐标系。
“我有明珠一颗,
久被尘劳关锁。
今朝尘世光生,
照破山河万朵。”
这是宋代禅僧茶陵郁的一首悟道诗,他所谓的明珠正是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的自在本心。一个人只有找到自己的心灵,才能真正修为有成。
有两句话说得很美:在荆棘丛中下足,于月明帘下转身。——明月映帘好美,但这个时候要转身离去;前面荆棘密布让人害怕,但这个时候恰恰要勇敢把脚踏下去。简单来说,便是“不趋乐,不避苦”。如此苦与乐便一同寂灭,在禅火之中归于一味。此不啻为禅的真谛。
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阅读《Innerlight心探索》Vol.28
http://www.innerlight.cc/inner/web.jspx?formAction=download&id=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