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儿时玩的过家家寻求的是亲密’0-6岁

(2009-01-15 15:28:34)
标签:

育儿

性侵害

学龄前儿童

北京日报

性生理

玉格格

两性话题

房价

分类: 第一,初高中生性健康教
 儿时玩的过家家寻求的是亲密
      
 
 

 

   每个人在孩童时代都和同龄伙伴玩过“过家家”游戏,这一年龄阶段是婴幼儿期的第四阶段也叫学龄儿童期,绝大多数孩子此期在幼儿园度过。这一时期,儿童能够将自己的行动对象化,指向性更为明确、具体,在与同年龄的伙伴交往中,自我意识开始发展,心理学家高玉祥把此期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特点概括成四个方面。一是儿童习惯并懂得了各种各样的行动准则,如果有不符合行为准则的行动出现,他们就会哭闹或感到不安。二是儿童对不安感有各种抵制、防御的行为表现。三是儿童对攻击行动、依存行动、成就行为等行为有所发展。四是儿童与同伴密切交往的关系出现。心理学家达维多夫把儿童此阶段特征概括为“游戏活动”。养育过孩子的母亲都有经验体会,小孩喜欢找小孩玩儿。

    此阶段儿童在性生理上的表现是:喜欢和异性的小朋友玩,他(她)们更加明白,小男孩和小女孩有本质的区别,小男孩站着小便,小女孩蹲着解小便,因为在幼儿园里生活,男女进不同的洗手间。小男孩这时也不愿意让妈妈给洗澡,明显地出现了“避母”现象。我带幼师专业的学生到幼儿园实习时,切身感受到这样的场面。某幼儿园中班的班级里,有一个聪明漂亮长着机灵的大眼睛、白白净净的小男孩,由于他聪明机智漂亮,异性的小朋友都喜欢他。在班级里,小女孩愿意挨他坐;出去排队做游戏时也争着拉他的手;室外活动回来后,几个小女孩给他占座位;孩子们玩“过家家”的游戏时,都等着他扮小新郎。一天,我好奇地问小朋友们:“你们为什么喜欢XX小朋友?”一个小女孩说:“XX长得漂亮。”另一个小女孩说:“XX聪明。”也有的说:“他讲卫生,穿衣服干净。”个别的说:“他不欺负人。”从众多回答中,我得出一个结论:这时期的孩子对漂亮的异性小朋友产生明显好感,而这种好感直接来源于外在的长相、穿着。这充分说明,儿童期的孩子对性的自我意识开始发展。在幼儿做扮演小新娘、小新郎的游戏中,我看到了几个小女孩都亲了小新郎的脸蛋,两只小手亲密地拉着宛如真的一对幸福的新人似的,这种亲吻、亲近的动作显然是模仿大人的行为或是从电视里的镜头中看到的,也有的是从动画片中,两异性动物亲吻时学的。但这些动作又都是文学作品描写的“青梅竹马”的性游戏,而这些游戏又反应了儿童的天然的性的表现以及性社会化的过程。她们的“过家家”游戏并不是寻求真正的婚姻,而是在寻求情感中的重要因素——亲密。

                                     儿时玩的过家家寻求的是亲密’0-6岁

    这一时期的儿童除了喜欢接近异性小朋友,喜欢玩“过家家”游戏外,小男孩还喜欢“骑马”游戏,他们喜欢骑在木头上或者长条凳子上,有的喜欢骑在长辈的背上,有时也喜欢骑在大人的脖颈上,不论是哪种姿势,他们都喜欢模仿马的奔驰状,并格格地笑个不停,大人累得喘不过气来,他们还乐此不疲,一遍遍地要重复做。还不仅仅是小男孩高兴做此游戏,而是小男孩性本能的一种释放,是他们生理、心理的一种需求表现,因为这种游戏给他们心理上带来的是快感和快乐。小女孩喜欢抱着玩具娃娃玩。她们会有意识地标出男玩具娃娃,女玩具娃娃,甚至还模仿母亲给娃娃喂奶,哄娃娃睡觉,给娃娃洗澡,有病给娃娃打针、吃药,学着妈妈的样子拍打娃娃叫宝宝。

    总之,学龄前儿童期的孩子,虽然生来就有性意识,但这个时期性生殖器官还没有发育成熟,儿童所具有的性意识萌动是与生俱来的生理现象,孩子直到10岁以后生殖系统才逐渐发育成熟,即使发育成熟后,不同的年龄阶段也表现出不同的规律,如果不了解这种自然变化规律,不能理解自己身体的变化,等孩子长到青春前期,进入青春期时,就会产生不必要的担心和焦虑,甚至做出一些不符合自然规律的事情,就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为此,美国性教育理事会主席考尔德伦博士指出:“儿童阶段尤其是5岁以前”,乃是性教育“特别重要的而有效的时期”。他还说:“在这段时间接受有关性的培养和教育,将决定以后一生有关性方面的问题。”

    因此,家长和幼儿园教师对学龄前儿童的教育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进行简单通俗的性生理知识教育。通过这些教育,解除孩子的各种性疑问和神秘,不要遮遮掩掩,更不要错误地引导,切忌对孩子出现的性举动行为大声呵斥、恫吓,甚至告诉他们那是肮脏淫秽,好孩子不应该问之类的话语,更不能阻止同异性小伙伴玩耍,要正面、直接、耐心地告诉孩子性生理知识,要让孩子在心情愉快中去体验和异性伙伴的游戏交往中获得的快乐。

    第二,对学龄前儿童进行性角色意识的心理教育。 这种意识教育,在孩子玩“过家家”游戏中要充分体现和引导即男孩就是男孩,女孩就是女孩。

    第三,要教育孩子防止性侵害。告诉孩子不要随便和陌生人打交道,接受陌生人给的物品,不要被陌生人用物品引诱到离家较远或离开小朋友群体的偏僻处,不要给陌生人开门等等。尤其对小女孩更要加强性保护教育。

    第四,正确对待儿童的性侵害。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受到了性侵害,不要责怪孩子,把愤怒发泄到孩子身上,要弄清事实真相,诉诸于法律,尤其是小女孩受性侵害后,千万不要有怕见人的思想,从而包庇罪犯,要积极用法律讨回公道。

    第五,科学对待儿童的手淫现象。家长发现学龄前儿童有手淫现象,不要训斥、打骂,要耐心引导,免得给孩子造成精神压抑或心理变态,为以后孩子心理性格成熟做准备。

    第六,父母对孩子的爱要适度。父母对学龄前的儿童要适度地给予爱。这时,一定要和父母分床睡,父母千万不要再像一、两岁时搂着儿子或女儿睡觉,最好习惯是从小就让孩子与父母分床睡。这样不至于使孩子沉溺于“恋母情节”或“恋父情节”中,有利于孩子将来的身心发展。

                                    儿时玩的过家家寻求的是亲密’0-6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