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认为:人类生活中激发人类行为的两种主要驱动力之一就是性能量即性欲(libido)。性欲不仅是性行为的驱动力,而且许多明显的非性的行为也是这种性本能经过升华而产生的,由此再回到性本能指向更高的目的。如此循环往复地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
弗洛伊德以原我、自我和超我这三个人格要素解释人类性行为的实现动机,以阶段发育说解释儿童性心理发育及成熟的过程。
原我是个体人格中与生俱来的最原始、最模糊而最不易把握的部分,是包括性欲在内的各种欲望和冲动,是精神能量的储备库,是本能寻求生存满足的动力。原我在无意识中表现,受快乐原则支配,它不顾及现实的限制条件,不能容忍任何心理压力,并设法排除这些压力。原我也叫本我是动物性的本质或本色。
自我是出生以后由社会逐渐塑造出来的人格雏形,并会不断地通过社会活动得到发展和调适,它受现实原则支配,从原我吸取力量,并力图保持原我在其中。自我的作用是要根据外界现实情况和调节原我欲望的满足,使人们建立起现实的相互协调关系。
超我是人格中自我发展起来的理想的部分,它包括人所学习到的社会的价值和观念,它以个体所属的社会道德观念和是非标准作为自我行为的准则,目的是在于约束原我的冲动和劝导自我去争取比现实更有道德的目标。
弗洛伊德对性心理学的历史贡献在于:他提出人自幼就有性活动的现象已得到许多专家和学者的公认;他告诫人们性活动是个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正确的;他对性心理发展阶段的认识的基本划分和所有行为均是“激发”的理论也是重要的和具有启发性的。所以,人们依据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把性教育也称为人格教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