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王母与性
西王母或王母娘娘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女神。
{山海经}记载:“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善啸,蓬发戴胜”,意思是说,西王母的外形像人,长着像豹子一样的尾巴,长着像虎一样的牙齿,善于高声吼叫,满头乱发,还戴着一顶方形帽子。她住在昆仑山的石洞里,陪伴她的还有长着牛角,满身豹纹的怪兽
“狡 ”, 还有长着红色羽毛,喜欢吃鱼的青鸟。这个传说盛行于汉代,此时西王母的形象是掌管灾疫和刑罚的怪神。
[穆天子传}记载:西王母又是一位温文儒雅的统治者。她经常用青鸟拉车出巡。据说周穆王用造父驾驭的马车西巡到昆仑山,拿出白圭玄壁拜见她,两人在瑶池相会,曾经有一夕之欢。这个时期的西王母形象是人格化的,瑶池相会的故事也广泛流传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所以,唐朝诗人留下“八俊日行三千里,穆王何事不重来”的诗句。
《汉武帝内传》又把西王母传说成一位容貌艳世,风姿绰约的年轻女神。并赐汉武帝三千年结一次果的蟠桃。后世的文学作品中称她是“瑶池金母”,开种蟠桃,每逢蟠桃成熟,大宴群仙,她是天宫中最受尊奉的女神,掌管宴请各路神仙之职,在人间主管男女婚姻和生儿育女之事。
明清以来,王母娘娘的神话传说不仅增加了赐子赐福的内涵,还赋予了吃王母娘娘赠予的仙桃长生不老的理想,所以她在民间善男善女中地位非常之高,影响遍及整个中国。清朝北京竹枝词有一首《蟠桃宫》曰:“三月初三春正长,蟠桃宫里看烧香。沿河一带风微起,十丈红尘匝地飏。”生动地描写了每年三月三民间祭拜王母娘娘的盛况。后来,清道光十五年诸多香客又在泰山拜祭,还立石咏志,后有泰山王母池,港台同胞还捐款维修,粉饰金身,刻碑送匾。

纵观西王母神话传说的演变,可以看到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仅希望神灵赐予福禄长寿,而且还盼望子孙昌盛,代代生生不息,其实这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灵魂所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