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虚词“也”用法例析

(2011-12-05 11:22:22)
标签:

虚词

高考

文言

语文

原创

教育

分类: 教学随笔

虚词“也”用法例析

 

“也”在文言中主要是作为语气助词使用的。根据其在句中所处位置和表达的语气,将其用法简要归纳如下:

一、表判断语气

“也”表判断时,有以下几种情形:

(1)与“者”构成“……者,……也”形式的判断句。如: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2、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鸿门宴》)

3、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游褒禅山记》)

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2)与“者”构成“……者也”形式的判断句。如:

1、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师说》)

2、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

(3)单用在句末,表判断。如:

1、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寡人之于国也》)

2、此余之所得也。(《游褒禅山记》)

3、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4、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苏武传》)

有时,“也”在表判断的同时兼表感叹。如:

1、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六国论》)

2、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兰亭集序》)

二、表陈述语气

“也”表陈述语气时,一般不译。有两种情况:

(1)与“者”组成“者也”的形式,用在句末。如:

1、自穆公以来二十余君,未有坚明约束者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2、去以六月息者也。(《逍遥游》)

(2) 单用在句末,表陈述语气。如:

1、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2、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逍遥游》)

三、表疑问语气

“也”表疑问语气时,一般用在句末。可以译为“呢”等。如:

1、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寡人之于国也》)

2、奚以知其然也?(《逍遥游》)

四、表感叹语气

“也”表感叹语气时,可译为“啊”等。如:

1、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2、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五、表提顿语气

“也”表提顿语气时一般用在句中,有助词的语法功能。如:

1、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寡人之于国也》)

2、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烛之武退秦师》)

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劝学》)

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说》)

五、“也”有时可与其它虚词组合使用,强调一定语气或语意。如

1、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也哉”表感叹)

2、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也哉”表感叹)

3、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也者”表反诘)

4、唯求则非邦也与?(同上,“也与”表反诘)

5、亦各言其志也已矣。(同上,“也已矣”加强语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冬日阳光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