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词“所”用法例析
(2011-11-15 08:15:51)
标签:
所为所虚词文言高中语文高考复习鸿门宴石钟山记教育 |
分类: 教学随笔 |
虚词“所”用法例析
文言虚词是从文言实词中引申或假借过来的。“所”的基本义是“处所”“地方”,如“死得其所”。引申为表示“……的地方”“ ……的人或物”等。根据其不同语境下词性和意义不同,现分类归纳如下。
一、作名词
“所”用作名词,当“……处所”“……地方”讲,是其本义。例如:
1、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某所”译为“那个地方”)
2、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促织》译为“地方”)
3、乐土乐土,爱得我所。(《诗经·硕鼠》译为“居所”“家园”)
4、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史记·陈涉世家》译为“驻地”)
二、作助词
“所”常与动词组成“所+动词”式词组,译文时要译为名词性短语“……的地方”“……的人或物”等。这是“所”在文言中的常见用法。如:
1、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所存” 译为“存在的地方”)
2、不如须臾这所学也。(《劝学》“所学”译为“学习的东西”)
3、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兰亭集序》“所述”译为“述写的诗文”)
4、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赤壁赋》“所止”译为“停止的地方”)
有时,“所”与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组成“所+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的形式。译为“所有”“所有的”等。如:
1、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送东阳马生序》)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三、作复音虚词
(一)所以
“所以”这个词,现在多表结果,但在文言中多表原因。又有两种情况:
(1)表示行为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等。译为“用来……的”“用来的……方法”等。如: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2、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兰亭集序》)
3、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同上)
(2)表示原因。译为“……的原因”等,这是“所以”在文言中的常见用法。如:
1、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2、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这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3、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荆轲刺秦王》)
4、此世所以不传也。(《石钟山记》)
(二)所谓
“所谓”即“所说的”。在文言中译法较为固定。如:
1、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师说》)
2、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
(三)所在
“所在”即“所在之处”,引申为“到处”。如:
1、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张衡传》)
2、急趋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在。(《促织》)
3、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四)为所
“为所”在文言中常表被动,如:
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有时也分解为“为……所……”的形式,也表被动。如:
1、皆为陛下所成就。(《苏武传》)
2、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六国论》)
而在“为所欲为”这个词中,“为所”不是作为复音虚词使用的。这个成语的结构形式是“为+所欲为”,意思是,做自己任何想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