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与读书——张汝伦教授在复旦大学的演讲2
(2009-05-07 15:56:22)
标签:
生命意义读书知识传统文化文化 |
分类: 纯属杂谈 |
第二,我们现在活在这个世界上,只要不是愿意昏头昏脑的活着,就会有很多的困惑、很多的痛苦要来解答,甚至有的时候情绪低落,甚至有的时候会想不开,那么在这个时候我们该请教谁?当然可以请教智者,但主要我们还是要到书当中去找答案。刚才说过我的人生道路也有很低谷的时候,在我很痛苦的时候我把我能找到的书都读了,我发现最能解决我困惑和痛苦的当属哲学,哲学是我对生命的一个承诺。我认为我们会有困惑,当我们有困惑的时候我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破罐子破摔,自己折磨自己,让自己更加痛苦更加低落;还有一种就是我们要找到自己的振拔之途。看书是一个途径。我觉得读书可以使自己的境界得到提高,慢慢地自己会排解困难和痛苦。
第二个问题看哪些书?有很多的同学说,老师你不了解我们,我们一直在看书,从没闲过。问题是看哪些书。我看我们的同学看消磨时间的书很多,不用动脑的书很多,而对于一向认为是经典的书,看的很少。为什么?因为大家觉得经典的书难读,经典的书和我们没关系。这些是非常错误的。经典之所以是经典不是哪个人封的,要经过千百年的考验。现在有些人掌握了所谓话语权,就说这个是经典,那个是经典。你让他去说,他说了就算?我最近就遇到了一件很痛心的事。我很尊敬的一位德国文学老专家和上海某高校的青年新锐,不约而同地主张把《歌德对话录》从中学生必读书目中去掉,说已过时了。但经典之所以被称为经典,就因为它是超时代的。歌德在那本书里讲的恰恰是我们今天人类面临的问题,说人类堕落了,我们现在正在葬送几千年的文明。看看我们今天的情况,不能不佩服歌德深刻的洞察力。这就是经典。恩格斯说歌德是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这样的伟大的人几千年就出了这么一个,而我们现在却说这个不要给年轻人看了。这不太说明问题了吗?
我们要做最好的事情,看书也要看最好的书。现在图一时爽快就看一些无益于身心的书,或看用来消磨一生只有一次的生命的书,你说你值不值?我觉得一个人,得有个基本的知识面,不要到时候你的孩子问你曹禺是谁不知道,鲁迅的《野草》什么意思不知道。除了经典,文史哲的书都要看,有好处。我自己就是个受益者。人类文明不仅是在哪一科上,比如文学,所有学科的成果都是宝藏,都是值得我们去探究的金库。所以我觉得除了经典之外,一般文史哲的书也应该去看,这个可以开阔自己的眼界和对这个世界的认识,花这个功夫是值得的。
我觉得现在的人们心灵比较粗糙。大家在读书的时候应该提高语言能力,提高语言能力就是提高心灵和感觉能力。读诗能培养细腻的感情,有了细腻的感情才能更宽容,更能理解和体谅别人。
还有就是要为提高修养而看书。我总觉得我们对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要有一定的感情。诗这个东西非常怪,它一方面是人的主观感情和思想的优美表达,它又有跃出这个东西的超越层面的体现,你可以从超一流的诗歌中看出宇宙的精神。在我看来读诗是件很优美的事情。读诗不一定要很多时间,你每天读一两首,慢慢体会,不要读一遍就算了,坚持数年,人的气质会改变。大家在读书的时候应该提高语言能力,提高语言能力就是提高心灵和感觉能力。读诗不仅培养我们的语言能力,更主要的是培养细腻的感情,有了细腻的感情才能更宽容,更能理解和体谅别人,这在日益商业化的社会里非常非常重要。
第三个问题怎样看书?经常有同学对我说,我们也知道哲学是好东西,我们也想看哲学,但不知道看什么书;有时候我们随便去找一些书看,实在看不下去,太难了;老师你说要看经典,什么是经典,康德是经典但太难了。由于太难,就造成逆反心理,以后哲学一概不碰,反正看不懂。有的时候,有些书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一点点去读,慢慢会读懂。但是还有一些书不是这样,这些书你十年以后看还是那么难。我们中国人有个不好的习惯,看不懂不说自己不行,而是怪写书的人为什么要写这么难的书。多少人就葬送在这种自大的愚蠢当中。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发表时,全世界只有6个人看得懂。如果当时世界就排斥这个东西,说大家都看不懂,你这个东西没有价值,那真是人类文明的莫大损失。我承认现在有很多东西写的既枯燥又难懂又言之无物,这样的东西不必去看。但也有些好书,它不得不写得这么艰深,比如尼采和海德格尔的那些书,他们不是故意要写成这么难,用孟子的话讲:余岂好辨哉?余不得已也!这些书就要你们迁就它。人不可能所有的书他都看得懂。要是有人说世界上他没有看不懂的书,不要信他的话,不可能。看不懂不要紧,这是正常的过程。但如果你看不懂的书不看,那你永远也没有进步。读书分精读和泛读两种,泛读的书读过一遍拉倒。特别好的书,特别重要的书我认为要做笔记,不做笔记,你可能就像从来没看过。我在北大讲学,看到他们在编汤用彤先生的全集。汤用彤在哈佛大学做本科生时的笔记、作业现在都保留着。当时没有民航航班,从美国坐几个月的船回来,那个时候的练习本是很厚的,一本都没有扔掉。我们不能书看过就算了,不做笔记,这样时间一长你什么也没留下。
第四,就是孟子讲的尽信书不如无书。看书不能做书呆子,不能看啥信啥,要有一点怀疑的精神和批判的态度。虽然我们不能随便怀疑和批判,但总要多个心眼。看书要有保留,包括对名著,也可以保留一点看法,但是不要轻易下结论,动辄认为别人不对。为什么?下了结论就会陷入结论里,所以看书既要有批判又要有理解的同情的精神。不要一开始不喜欢这个人就把他打倒。我们现在的传媒良莠不齐,要特别注意,往往把一本不怎么样的书炒得很高,而真正有价值的书却默默无闻,不为人知。要自己保持清醒的头脑,相信自己的理性,相信自己能够找到其中的道理。最近我编了一本书叫《大学思想读本》,编这本书是要大家学会怎么思考,我想这本书不一定能教会大家怎么思想,但我选编的篇目都是有思想的东西,里面就有《小逻辑》中黑格尔1818年在柏林大学的开讲辞,他说:“我要求诸君信任科学,相信理性,信任自己并相信自己……人应尊敬他自己,并应自视能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这也是今天我要和大家讲的。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
我是怎样由一个阳光男孩变成大龄剩男的
一个落魄北漂苦难的2008年
昔日遗憾
爱上包养我的少妇1
讨伐联众江湖评委的檄文
我的一天
男人找到女朋友的八个原因
社会生活著名法则目录
茅盾文学奖与诺贝尔文学奖的差别
佳人该嫁什么样的才子
一些经典的恋爱格言
次贷危机白话版
十种值得深交的女孩
北漂女讲述娱乐圈成名潜规则
女人不再美丽时男人依然爱她的原因
名模徐倩遇害真像大猜想
我的亲身经历7次艳遇
高学历女性为何成为剩女
女人会献身给怎样的男人
一个大色狼总结泡妞的32条经验(转)
为什么文学女青年喜欢跟人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