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美基础艺术教育比较(中国篇)

(2009-07-22 17:36:58)
标签:

杂谈

一个有待确立的学科

    在我国艺术院校的基础课教学多年来主要是围绕着各个学科和专业的需求来进行的,且基础课程普遍处于从属地位而没有获得过学科意义上的真正独立。虽然我们从多年的基础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很多的认识和经验,也为多年来专业教学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基础课程服务于专业的意识这个局限从主客观两个方面都限制约束了基础教学的研究和发展,使他先天就缺乏应变能力及创新精神。历史的经验已经证明,往往我们越是试图将基础教学拉进专业课教学的范围,我们所获得的结果则越是恰恰相反,因为任何一门基础课程一旦到了无微不至的服务于专业课的程度,它也就失去了基础教育的意义,基础教育的最大意义首先就是教导学生学会做一个完整的人,而不是一个不很健全的手艺人。

 

2 计划不应是目的 变化也不应是手段

    我们国内艺术院校是在长期的计划体制下发展建立起来的,我们的思维方式比较习惯于先设定计划然后在寻找落实计划的方式,而每一次对于计划实施的关注又大大超越了对实施效果的关注,以至于计划本身失去意义。加上我们的基础课程设置长期受到专业培养目的性的制约,以及师资结构的限制等问题而使课程的设置从计划到实施需要很长的过程,很难做到及时的调整和不断的补充。往往是一门课或几门课程一经设立就几年、几十年不变,所能改变的仅仅是课程的名称、课时的比例、授课的方法等非实质性的因素。不但束缚了基础教学的发展、耽误了师资队伍建设。同时也使基础课程反而失去了与专业课程之间的必要关联,因为基础教学的计划永远都赶不上专业课教学的变化。

 

3 统一方式中的对立

    我国艺术院校目前普遍实施的是教学大纲先行责任制,既所有的教学内容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规定逐一进行。按说这一实施多年的完全迥异于美国基础教育的方式也有着他自己的特点和长处,我们也毕竟培养出了不少的优秀人才,已有的教学体系也仍然在发挥着它的某些职能和作用,这也是我们的传统。但我们现在的问题是旧有的教学体制与现代社会发展需要之间的矛盾,如何为已有的传统注入新的内容才是教学改革的最大课题。以往的教学大纲已经难以抑制今天教师们越来越强的求变愿望,也很难满足今天学生们越来越强的求知欲望。通过修订教学大纲或用新的取代旧的都无异于缘木求鱼,因为现今的社会是一个多元的社会,今天的艺术文化也是开放的艺术文化,站在今天的文化价值观的基础之上来看待和考虑基础艺术教育的问题才是教育发展的最佳途径。教学大纲的设立是为了限制不同,还是应该鼓励不同,责任不在大纲本身,而在于是否拥有一个宽容的现代文化心态,一个对既有教育理念和未来教育理想的信心,否则即便拥有再多的教学大纲也无济于事,因为我们只拥有教学大纲却没有教学体系。

 

永恒的事业与永久的职业

    目前国内艺术院校的教师聘用方式基本上采用的还是终身受聘制,这虽然有利于长期的学术研究和独立的学术思考,但也容易孳生和助长脱离实际的教学作风和不思进取的懒惰心理。尽管近年来我们也开始引进了竞争机制,但总体上看还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况且仅仅依靠竞争和惩罚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神圣的教育事业逐步职业化的问题,如何在基础教学的过程中保留并发扬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是所有国家艺术教育所面临的最大课题和使命。实际上无论是全职或是半职的教学职位都可以产生出正反两个方面的教学效果,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职务的聘任方式,而在于我们为这个职务所提供的环境和土壤。

 

成熟的学生

    相对于美国学生,我国学生选择艺术学习的背景一般都比较复杂,甚至会有些并不情愿的因素夹杂其中,且今后选择改变的机会较少。尽管多数的学生也能够在诸如专业选择等问题上做出正确的判断,但受社会风气及应试教育等许多因素的影响,他们在大学学习的早期阶段就流露出实用心态的事实已是不争的。他们不仅要考虑所学的那些课程对将来有用,还要考虑由所学课程所带来的诸如成绩、名次关系等问题,更是将学习艺术视为手艺和个人能力的获得。所以说学习艺术对于多数国内学生来讲不是理想问题而是利益问题,在这个过程里学校对于学生所施加的影响和起到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过早的向低年级学生传递专业意识以及由此引发的商业结果,都会造成难以挽回局面和效果,学校应尽量避免这样的情形出现。

 

现实的评价标准

    在我国众所周知艺术院校入学考试很难,入学后的学习却很容易,学生可以比较轻松的通过专业课程的考察和考试。但是大多数学生还是比较顾及自己的排名和成绩,并且因不愿意承担成绩落后的风险而放弃在学术上的任何不合乎常规的企图和打算。因为成绩和名次是与他们的升学、就业甚至尊严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换句话说是与他们前途和命运密切相关的。所以也就很少有人会为了单纯的艺术问题去承受如此大的风险和压力,他们只能在业已形成的一些规则和规律上努力做得更好一些。可基础教学及评价标准的设立都不是为了限制和约束思维和想像的发展而是要促进它。因此,现在的基础教育评价体系总的说来是值得质疑的。

 

管理的现状

    在国内我们的基础教学单位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反复,一般来说也是独立设置的,但那只是一个公共课意义上的教学单位,没有权利和义务管理属于基础教学领域中必备的设施、教室和学生。基础教学的内容一般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指向性,它首先被分为设计和艺术两大部分,并且在这两部分的框架下还有继续细分的趋势。学生使用的教室和教学设施甚至教师都是公用的,大家很少会有归属感,也很难具有使命感和责任心,也不太可能形成一个长期、稳定和历史感的体系及传统,这对于一所有着数十年历史的艺术院校来说是非常不利同时也是非常不应该的。

 

不变的逻辑

    我国学校的基础课程的设置相对比较孤立,课程与课程之间没有太多的联系,也缺乏将相关课程甚至不相关课程相互连接和组合的意识。我们基础课设置和实施的状态是叠加增高式的,在不断增加新内容的同时,不太注重对以往所学内容的重温、提升和把握,尤其是以往学习内容在新学习内容的使用和把握。我们比较注重学习办法和教学办法探讨和总结,习惯于将基础视为一个比较固定的模式和状态,并且更习惯于用已经形成的学习及教学办法去适应这个固定的状态。熟不知基础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是不能固定的,而强制固的结果就只能是更加的不稳定。

 

我们的局限

    相对于美国院校,我们国内学院也有类似的做法和尝试,但还没有形成合理的框架和体系。学校的教学尤其是基础教学在认识上长期得不到共识,画廊及展厅的展示和陈列目前还缺少完整的策划和有序设计,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果。艺术家和学者的访问制度虽已建立,但仍缺少灵活、多变的有效方式作为补充。

 

    以上有关中美艺术院校在基础教育方面的观察与比较,是我在对美国五所艺术设计院校:麻省艺术学院、罗得岛艺术设计学院、纽约视觉艺术设计学院、帕森斯艺术设计学院及芝加哥美术学院的调研,以及对中国五所美术院校所做的调研基础上分析做出的。目的是为了在研究和实践我国基础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取得更多的例证和参照,其中的一些观点和看法只是我个人在长期的教学研究与实践中形成的学术认识和表达,希望能够对同样从事基础教学研究的人有所帮助。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李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