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吃辣

标签:
成健作品重读鲁迅滨海时报望海潮 |
分类: 大师背影 |
http://s1/small/001Iar8rzy77VjPU1S8f0&690
先前读过一篇文章,文中描述了鲁迅请胡适到家里吃饭叙谈的情景,席间有朱安下厨做的拿手的梅菜扣肉,这道菜的特别之处在于放了一些红辣椒,由此引出了鲁迅爱吃辣椒的花絮。鲁迅向胡适介绍说:“辣椒是最妙的解困之物,夜深人静、天寒人困之时,就摘下一只辣椒来,分成几截,放进嘴里咀嚼,直嚼得额头冒汗,眼里流泪,只见得周身发暖、睡意顿消,于是捧书再读。适之先生可以一试,我早在金陵江南水师学堂时,就用此方读书,得过一块金质奖章,我到鼓楼将它卖了,买了几本喜欢的书,还买了一串红辣椒,半夜三更困了,就从辣椒串上摘下一只。”
这段文字写得神乎其神,像真的一样。其实,鲁迅日记里对于和胡适之间的交往记得清清楚楚,他从来不曾请胡适到家中做客并且吃饭。倒是胡适曾有一次在东兴楼请客,座中客人之一便是鲁迅。我认为,就算鲁迅想请胡适吃顿饭,恐怕也不会选择在家里。
鲁迅在南京读书时也确实得过一块金牌,然而那不是在水师学堂,而是后来的矿路学堂,金牌换来的钱除了买书,还买了一些点心与同学分享,却没有买红辣椒。
不过,说鲁迅爱吃辣,这是对的。这方面的记述,比较可靠的是许寿裳的回忆。许寿裳谈到鲁迅在南京读书时,过冬是没有棉裤的,只有夹裤。上身的棉袍也破旧不堪,肩头部位已经没有一点棉絮了。关于鲁迅爱吃辣椒的原因也正在于此。许寿裳写道:“我当初曾问他何时学会吃辣,他只答道在南京读书时,后来才告诉我:因为夹裤过冬,不得已吃辣椒,以御寒气,渐渐成为嗜好,因而害及胃的健康,为毕生之累。”
至于在南京时如何爱吃辣,鲁迅本人在散文《琐记》中提到过,当年他被进化论和西方哲学思潮所吸引,看了不少这方面的书,于是遭到一位本家长辈的批评,但是,鲁迅还是我行我素,照样吃侉饼、花生、辣椒,看《天演论》。
后来,鲁迅吃辣的嗜好就保持下来了,在北京教育部任职期间也是如此。他所寄居的绍兴会馆附近有一家叫广和居的饭店,招牌菜有潘鱼、江豆腐,这些都是名人所创,还有四川辣鱼粉皮等,但招牌菜比较贵,鲁迅他们常吃的则是丸子,酸辣汤之类。
鲁迅身在北方,对吃辣就更习惯了,亲朋好友可能都知道这一点,1916年11月16日,鲁迅日记中就有许寿裳赠送他辣酱的记载。后来鲁迅吃辣酱还需要味道浓烈一些的,他在小说《在酒楼上》也透露了自己的这一嗜好,他写“我” 吩咐堂倌时说道:“一斤绍酒。——菜?十个油豆腐,辣酱要多!”也许因为正是下雪天,多吃辣好御寒。酒菜上来,一尝之下,“酒味很纯正;油豆腐也煮得十分好;可惜辣酱太淡薄,本来S城人是不懂得吃辣的。”
1926年8月,鲁迅离京南下,9月4日抵达厦门。在厦大任教之初,鲁迅感到特别不能适应的是吃饭问题。因为这里的菜总是淡而无味,学校食堂的或是自己雇佣厨子做的,都是如此。为了增加一点滋味,鲁迅只能吃点辣椒末,但他也很清楚,吃太辣的东西容易伤胃,所以也想少吃或不吃辣椒。没过多久,他在信中告知许广平:“我从昨日起,已停止吃青椒,而改为胡椒了,特此奉闻。”
鲁迅最初是为了御寒,无奈之下吃辣,渐渐喜欢吃辣了,却怕伤胃不敢多吃;后来因为饭菜无味,无奈之下又吃辣,但还是怕;到了晚年,更加体弱多病,就不怎么吃辣了。吃饭的烦恼谁都有,鲁迅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