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芭学园毕业的孩子怎么样了?(三)

(2013-02-02 09:31:01)
标签:

芭学园

孩子

教育

分类: 李跃儿芭学园

 

 

    有时候我在想:人到底是高级动物还是低级动物?因为对所有的动物来说,活得很好是一生的本质。生命是有限的,人又那么不朴实,老在思考自己到底过得好不好?这使得人类过度地追求钱财,但钱财不能肯定给人类来幸福;人类追求出众,但出众也不能肯定给人类带来幸福。反而反人类生活会给人类带来幸福,如狼孩,那么没有要求、没有问题地在狼的群体中生活。智力出了问题的人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有自闭问题的人大都很宁静快乐。但我们人类为什么非得把狼孩从狼窝里救出来,让他们过人的生活,使他们痛苦不堪?为什么非要千方百计的训练有自闭问题的人,让他们思考那些不相信自己会幸福的事?

 

    说到底,人类必须奋起保持人的物种范畴,否则人类可能早已造出了师身人面的生物,世界将怪物横行。上帝让其他生物没有这个能力,让人类由于伦理道德而保持人类特质。医药和钱在这个工程中都不起什么作用,只有教育能起到作用,但我们在努力对我们的幼崽进行教育时,有时忘了我们为什么要教育他们。

 

    我们了解到,那些选择上非传统小学的家长,有些并不是担心孩子不适应于传统小学而不敢选择传统小学,他们大都是不愿意让孩子去适应对其不利的教育环境。芭学园毕业的孩子,选择上传统小学的大约占三分之二,选择上非传统小学的孩子占三分之一多一点,孩子大约有十多种类型,教育也应该是多种类型的,以便更好的协助不同人的不同一生。每一个人的唯一性说明他们是珍贵的高级的,这使得很多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走入了死胡同,在他们刚刚尽其一生研究出了某一领域的规律时,突然发现,孩子却不按套路出招,他们为此痛苦极了,有的人转而投入了神秘主义哲学的怀抱,但儿童依然如故的展现着他们,我们只能顺孩子的水,推教育的舟。

 

    在这里我们大致描述一个典型代表——从不适应到适应一年级孩子的状态,芭学园是反国情的,有些幼儿园却是顺应国情:一年级二年级不用学都考一百,三年突然不适应;我们是顺人类特质:一年级二年级不适应,三年级度过适应期,在适应期所获得的对学习的认知,对自己努力结果的认知,对成就的享受,支持到孩子在日后学习生活。

 

    在我们收回的五十份问卷中找到了这样一份卷子,为严格起见,我把它一字不改的放在这里,除了名字。大家可以看到这个令我们敬畏的六岁孩子,她是怎样面对自己的困难,如果芭学园灭绝这种困难,就等于把应试教育拿到了芭学园。那就像在长江上建起无数的大坝,人类在享受一时后,会遭到长久的报应。同理,如果我们也这样做,芭学园将不再是保护孩子的地方。让他们过了幼儿期再面对儿童期(那些人造困难)该应对的困难,比让他们在幼儿期就不得不面对儿童期的困难要明智得多。我们经过五年对德国高中生和中国高中生的比较发现,小学内容下压到幼儿园,除了使我们的幼崽感到不愉快外,还有一个很大的资源浪费——就是孩子由于过多过早的低水平学业练习,使得学习模式固定在低学业状态中,同时扼杀了他们发展出其他能力的可能性。

 

    请看这份问卷,看完这份问卷让我们为凡凡妈妈和战斗在应试教育一线,拼命保护孩子和爱孩子的老师们致敬。在不久凡凡会像芭学园所有孩子一样适应于应试教育。

 

    孩子姓名:(凡凡);年级(1);就读学校(北大附小) 

 

    芭学园的问题是:

 

    请您详细描述一下目前孩子在学校的适应状况?(如学习,环境,人际关系或社会交往,请您尽可能用事件的形式叙述)。

 

    凡凡妈妈答道: 

 

    1、孩子挺喜欢上学的,每天都很高兴地去上学,从来没有因为考试成绩不好而焦虑过(尽管她总是垫底水平)

 

    2、结交了不少小朋友,有时候回来会和我说:某某同学想控制我,如果我不听他的他就不跟我玩,我跟他说不可以,然后做了什么什么。常会主动要求带东西去学校和小朋友分享。

  

    芭学园的问题是:

 

    请您详细描述一下孩子目前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各科成绩如何?(如数学,语文,英文,体育,音乐,美术等各科状况),如果有成绩可说一下成绩。

 

    凡凡妈妈答:

 

    孩子上课非常专心,凡凡的语文老师非常有教学经验又爱孩子,她常常表扬孩子。

 

    但是她的语文和数学成绩都是垫底,10天前班主任数学老师给我电话说,孩子上课非常专心,但是为什么成绩总是垫底?我说我几乎不管孩子学习,她说其他孩子都很抓紧课内知识,建议我也帮孩子学习课内知识,还告诉我一些方法,比如书上的题目举一反三,让孩子读一读课本上的文字,等等。我现在正适当地帮她复习一下语文和数学,但是可能和其他家长比较还是不多。

 

    关于英语,凡凡的英语接触得比较多,每天都要求讲英文故事,对英语课外书的喜欢超过中文课外书。因为有点小小的自负,所以上英语课不像上其他课那样专心。我需要时常提醒她,英语课也该认真。因为考试总是考课内的内容,所以英语作业错误率也挺多的。

  

    成绩,70多分左右,这对于一年级来说是非常低的,班主任老师说她们尽量给孩子高分,比如上周的语文单元测验,26个优秀,6个良,2个达标,凡凡是良(她以前得过几次达标)。

  

    芭学园的问题是:

 

    孩子在学校还有哪些专长?  

 

    凡凡妈妈答:

 

    看不出哪些专长,就是上课比较专心。

 

    我们在学小提琴。没有强迫,有时候不愿意去,我们就不去了,但是还是坚持缓慢地进步着,每天大约练习30分钟左右。

 

    芭学园的问题是:

 

    目前孩子身上让您骄傲或满意的特质有那些,请您举例说明(如自主,感受力,审美,探索精神或尝试欲望,对学习的热爱,质疑能力和解决疑惑的能力,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站在自主的立场进行选择和判断,抗冲突等等)。

 

    凡凡妈妈答:

 

    我主要就学习方面说一说,而且正是要请教大李的。其他方面,还没有看出来。

 

    凡凡喜欢上学,尽管她成绩垫底,而且都不知道良和达标哪个好(当然她上周已经知道了)。

 

    我最欣赏孩子的,除了专心,还有一点就是她没有攀比成绩的心理,尽管老师是从来不对孩子们公布成绩的,但是孩子自己知道自己成绩不好,她没有因为自己成绩不好而难过。比如,一起玩的孩子说“我数学94”,凡凡会说“我74”,她说的时候没有一点点的觉得哪里不好。究其原因,一方面,大概是因为巴学园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她的个性平和,不喜欢和别人攀比,第三就是在家里,我总是和她强调,只和自己比,和自己的昨天比,成绩不好不可怕,不努力才是可怕的。我还和她说,我们不需要第一名,最后一名也很好,只要专心听讲,最后会赶上来。

 

    我常常跟她讲自己小学的事情,小学一年级和二年级,妈妈都是最后一名的,可是妈妈现在工作生活不是挺好的嘛。所以,现在成绩不好又有什么关系?真正的考试,是当你走上社会,能为别人做些什么。

 

    (我自己从小学3年级到高考甚至大学本科,总是第一名,深切地感受到,总做第一名,对心理是有非常不好的影响的,既然自己已经尝试过第一名了,孩子没有必要再走第一名的路。)

 

    我查看了她的考试卷子,发现孩子成绩垫底的原因,是对文字和语言(书面和口头)的理解能力比较弱,不知道题目的意思。而其他孩子,因为识字多,所以不需要老师仔细讲解题目意思也能做对。所以我估计,在课堂上,尽管她认真而专心,但是老师的话,一定没有全部听懂,这就影响了她的学习的效率。我在这方面采取的措施是:1,听广播故事,找了一些童话,历史故事来听;2,每天做录音日记,让她说一说自己每天的一件事情或者想法。

 

    因为几乎所有孩子都上外语课外班,有的报了2个班,我们只是自己在家里我给她学习外文(上小学开始每天大约20-30分钟)。所以她的外文大概也不能算很好,但是从小接触,和上课外班的孩子比起来,一定是不一样的,比如南帆很喜欢英文,但是其它方面有什么不一样,我还没有经验。

 

    孩子对老师有天生的权威感,而且北大附小每个班级人数40人左右,老师不可能像巴学园那样对待孩子,我亲眼见到老师训斥孩子的。所以我在平时尽量减小孩子对老师过分的认同感,比如我和她说:如果老师和妈妈说的不一样,以妈妈为准。效果大概有一点,但是有多大,我不敢说。

  

    芭学园的问题是:

 

    您觉得孩子在小学生活中还存在哪方面的困难?需要我们怎样的帮助?

 

 

请教大李:

 

    问题1,孩子上课很专心,但是有时候还是听不懂老师课堂上说的话,包括部分试卷要求,识字量低,理解能力弱,这大概是导致成绩垫底的原因,这一点是因为心智能力没有达到小学1年级的水平吗?以后心智能力和理解能力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会自己赶上来吗?

 

    答:我们看孩子是否可以上小学了,不是看他们的生理年龄,而是看他们的心理年龄。由于咱们国内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安排的不是很适合六岁的孩子,所以应该不是孩子的问题。我们看看别的国家的语文课本:第一课是认识自己,课文是:你是谁?你对自己的那些特征感到自豪?数学是:一到九的球,每一行都从一排起,最后形成一个由球排列出的三角,在每一行的球的右面表着阿拉伯数字和英文数字,问题是你发现了什么?这些凡凡早已不在话下。凡凡在芭学园曾经跟老师讨论过,为什么乔治桑要替肖邦打倒那个决斗的男人?就是说,凡凡以前和老师能够讨论那么那么深入的问题,而现在却听不懂老师的话,这是为什么?今年我到一个小学听课,一堂16+15的课算术课,在一上课,孩子已经全部算了出来了,说结果等于31。但经过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教学,全班孩子都不会做这道题了,尤其听不懂老师说“3+5所获得的10,在哪个范围里?”这样的话。其实老师是在给孩子教进位,想让孩子了解在个位上够10的数,要进位到10位上去。但老师却这样问,孩子全糊涂了。要搞懂老师这样的语言,对孩子学习数学没有什么帮助,但却让孩子觉得自己很笨,并对学习产生恐惧。但是我们要相信孩子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听懂这样的语言的,凡凡妈妈要相信孩子。

 

    问题2,我现在该何帮助孩子?现在采取的提高理解能力的方法是:听故事(识字量还不够自己主动阅读),多和孩子说话,让她说完整的语句。这大概远远不够,大李能告诉我怎么办吗?

 

    答:孩子在课堂上发生的问题会在课堂的磨练中获得解决,家长要做的是,给孩子把每天要学的教学内容搞懂,可以每天预习一下,给孩子讲一下那些题所代表的意思。

 

    问题3,如何尽量避免学校对孩子“管束”太厉害?我告诉孩子“如果老师和妈妈说的不一样,以妈妈为准”,有没有什么问题  

 

    答;这样做对孩子不是很好,因为孩子必须毫无保留的尊重佩服他的老师,才能更好的接受老师的教导,这是六岁孩子的天然特质,埃里克森管这一时期叫“学徒期”。决心接受应试教育,就决心顺从于它,否则孩子无所是从。应试教育也教出了很多优秀人才。

 

    (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