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前班的语文课(之五)——读我们自己创造的故事

(2012-03-09 14:03:07)
标签:

芭学园

学前班

语文课

杂谈

分类: 李跃儿芭学园

 

  上节课之后,我用一块紫色的布,把新华字典包了起来,下课就放起来,并且不允许孩子们随便打开我的字典。这节课上,当我很珍惜地打开字典时,孩子们报告,他们家里有怎样了不起的字典,我相信我是个诱骗犯。

  这节课我带了“小熊的森林”的汉语地板书,我先捂起书的名字,露出封面上小熊的画像,让孩子们猜这本书的名字叫什么,孩子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小熊的故事!”

  孩子们说完,我亮出书的名字,一个字一个字地指,孩子们一个字一个字地念:“小-熊-的-森-林”,然后我在黑板上写这几个字,这时,我再也不用那种有趣的游戏式的引入手段了。

  “‘小’,大家都认识的,‘熊’又是一大堆了~~,我上大学时,我的一个同学,竟然把‘小熊猫’,读成了‘小能猫’……”我边写边说,孩子们又笑倒一片。
.
      我说:“看,这个‘熊’还真的要先写成‘能’,再在下面加上四个小点,咘—咘—咘—咘,就变成了‘熊’了。”写完后,我打开书页,让孩子们看图说出内容。

  第一页,画着小熊在落叶中奔跑。一个孩子说:“小熊在秋天落在地上的树叶中奔跑,它觉得很高兴。”

  我再翻一页,画着小熊站在一棵有果子的树下。另一个孩子说:“小熊想摘果子。”我把第一个孩子说的和第二个孩子说的连在一起说了一遍,好给第三个做个铺垫,也是让孩子们理清情节。

  我再翻第三页,画着小熊站在另一棵长着果实的树下。第三个孩子说:“小熊也想摘这棵树上的果子。”

  翻到第四页,画着小熊两手扶着山石。第四个孩子说:“小熊想上山,但上不去,它在脚下垫上了石头。”

  我把孩子们说的这个故事连在一起讲给孩子们听:“一个小熊在秋天的落叶中高兴地奔跑,他来到一棵树下想摘果子”,我解释到:“但没摘。”我继续说:“它又来到一棵树下想摘果子,又没摘,它又想爬山,爬不上去,在脚下垫了石头。”孩子们听笑了,他们发现了他们编的故事的可笑之处。

  翻到第五页,画面画着小熊来到河边。第五个孩子说:“小熊想喝水。”

  第六页,画着小熊睡着了,这没问题,孩子们一看就明白了。

  第七页,小熊站在高楼大厦中间。第七个孩子说:“小熊做了个梦,他来到城市里。”

  第八页,孩子说:“小熊在走,它想吃冰激棱。”

  第九页,孩子说:“小熊还在走,它走到了一个酒吧门口。”

  第十页,“小熊喝醉了。”我说,孩子们笑了起来。

  我说:“我们来看看书上是怎样写的……”书中让小熊冬眠醒来发现它的树朋友都不见了,森林变成了高楼大厦,小熊在城市中找啊找,最后找到一块还没盖上地砖的土,种下去年秋天榛子树和栗子树送给小熊的种子,故事就在这样的情况下结束了,在那一小块土旁边还不忘画上一块准备盖上去的砖。

  这本书的作者很可能是想让孩子从小就有点道德感和责任感,把破坏环境用这么悲惨的故事送给孩子。可从书的形式到内容明显是给六岁以下或更小的孩子看的,让这么小的孩子背上道德和责任的重担显然早了点。相比之下,孩子们编的不成逻辑的故事,其精神内涵要高级得多。

  我骂自己,拿这本书来时,也没有仔细看看文字,只是觉得这书的画面真美,文字一定不会差的。唉!我坚持把书读完,但对我认为有问题的内容不带个人情绪,轻轻带过。

  我问孩子们:“如果我们打算告诉人们,不要破坏小熊的家,我们该怎样做?”

  有孩子说:“可以给他们说。”

  我问:“怎样让那么多人都听到?”

  有孩子说:“写个帖子。”

  有孩子说:“可以写个文章登在报上。”

  我说:“对啊,我们可以写,今天先在本子上写‘小熊的森林’这几个字。”中间我画了三棵树,摞在一起,代表森,后来又将树的图画改成了木。效果简直棒得不得了,可惜无法在文章中展示了。



                                           (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