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芭学园特质教育自律 |
分类: 李跃儿芭学园 |
在前一部分里,我们讲了芭学园怎样看待儿童,教育孩子实际上是有观点的。关于孩子的信念不像我们对于艺术和服装,每个人都可以产生独特的爱好,并为自己爱好的独特性而感到自豪。
对孩子来说,我们的观点应该建立在是否最接近孩子的真实上。我们的观点越接近孩子的真实,我们针对孩子的态度和帮助就越对孩子有益。
看到有朋友问,你说孩子先天带来了发展的蓝图,那教育的作用是什么?教育的作用就是在了解了这个蓝图的前提下,帮助孩子实施这个蓝图。
我们怎样能了解孩子的真实呢?在这个世界上,人们在研究所有的东西。在十九世纪初,人们还认为儿童无法研究,一是因为儿童死亡率过高,二是因为儿童在回答研究者的问题时“胡说八道”,不足以作为研究依据。所以人们认为儿童研究没有价值。弗洛伊德是通过成人来推论儿童的,直到皮亚杰才开创了通过实证的方法来研究儿童。皮亚杰之后,人们开始把研究儿童作为一个学科,这个学科虽然历史不是很悠久,但全世界有很多人穷其一生在观察研究儿童,并把这一学科推向了与其他学科同样完善的高度。
尽管在儿童研究这个领域,有很多流派,但这些流派并不是在把儿童解释为猴子,白纸和自然属性之间是有区别的。发展心理学大都在怎样解释儿童的发展和发展特质,从那些方面解释存在的区别。就是说这些不同的流派只是在“正确”和“更正确”之间具有区别。所以每一种解释都能给我们带来对儿童某一方面的了解。在这些专业研究人员发现的基础上,我们再观察我们的孩子,就能看到那些我们以前看不到的东西,也能理解那些我们以前不理解的东西了。
这时我们就要疑惑了,过去的乡村老太太,她们是怎样养孩子的?他们肯定没有去读儿童心理学的。这是一个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但我们知道,如果过去的乡村老太太遇上了今天的大城市环境,遇上了今天的一家就一个孩子,遇上了好几个大人或一个大人专门照顾一个孩子,遇上了孩子除了很少可探索物质的家庭,就是很少有自然属性的小区院子,再加上极丰富的生活物质满足,我想,这个优秀的乡村老太太是很难再养出那么优秀的孩子了。搞不好,她可能也一样成为把孩子养坏的“罪魁祸首”。
我们再回到对孩子的了解上:
奇怪的是,在儿童发展研究领域,无论是哪个流派,都认为孩子在六岁之前是属于大自然的。意思是他们跟世间万物一样,有苍天给他们的发展蓝图。
那么人的蓝图是什么呢?
对于六岁之前的孩子,就是从出生起,在某个时期他们用不同的形式来处理环境中的讯息。
起先他们的大脑还不成熟,他们就用身体学习和探索,慢慢的他们开始探索他们身边能引起他们注意的所有事物,这时看上去他们在不停地玩,我们管这一时期叫探索游戏时期。
再大一点,他们的大脑成熟了许多,他们通过感觉器官为大脑积累起了丰富的信息,他们开始用不太多的时间探索,把越来越多的时间用来研究怎样利用刚刚探索过的事物。由于他们的生活阅历还不丰富,他们对自己探索和发现事物的利用,比较突出的是对真实事物进行儿童版的改造,这可能就是童话的来源。人们以为这是儿童的想象能力,其实这是儿童用他们的思想在解释这个世界。仔细倾听儿童的童话跟成人给孩子写的童话完全不一样,儿童的童话更加具有生活的真实性,从来不故意想象,他们的童话更加轻松朴实、实在、美丽。我们管这一时期叫象征游戏时期。
后来再大一点,儿童通过跟人类共同生活,通过几年来不断地努力工作,在他们生活的范围内已经变得更加了解这个世界了,但他们还得继续了解人,他们得通过他人的外表了解他人的感受、意图、信念。他们要了解不同的人身体的象征性符号,了解这些象征符号说明内在精神是什么。于是这一时期他们要和别人在一起,几个人在一起做事一定要制定规则的,而规则制定的过程正是逻辑能力发展的过程,也是群体生活的练习过程,我们管这一时期叫作规则游戏时期。
孩子们每天忙着可不是像我们成人那样的玩,我们不能把儿童不挣工资的工作不叫工作。他们在一岁之内就要迅速形成可以在以后处理环境信息的心智系统,以后在不断地探索学习中改革和丰富这个系统。如果在六岁之前孩子没有建立起来可以处理信息的系统,或系统过于简单,他们就无法处理将来学习和生存环境中的信息,于是他们就出现了所谓的不适应现象。
现在这样的孩子越来越多,以至于在芭学园的亲子班,你随便到一个班里转一下就会发现好几个这样的孩子。在我几十年跟孩子一起的时间里,还没有见过这样疯狂的状况。而我不认为这些孩子都是因为食物污染造成的。芭学园的招生老师怀疑有这么多发展方面出了问题的孩子,是不是他们的父母认为芭学园能帮助这样的孩子(实际上当孩子被养成这样我们就帮不了了,那就需要特殊教育了),于是家长才专门带孩子来芭学园,其实通过我们跟孩子的父母来往,发现年轻的家长们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发展已经出了严重的问题。许多人还在等着他们三岁还不说话的孩子成为爱因斯坦。
这真不是言过其实。就像你担心有人吸烟吸坏了身体,但他认为他没见过谁吸烟吸坏了身体,反而看到很多伟人都吸着烟活到八九十岁(比如丘吉尔),结果等他吸坏了身体之后,到医院里,看到整个一个呼吸科,几乎都是吸烟吸坏了身体的人。医生说,现在的烟,吸一个倒一个。这听上去蛮夸张的,但看到那些等死的人你就不会这样认为了。
人类是群居动物,每个人都因为为他人服务获得了生存机会。教育的作用是为了使人将来能够很好的生活和生存。当然现在世界上有很多教育,这些教育有各种各样的目标。有的教育为了人类的生活和生存的功能;有的教育为了爱,她们的孩子是从神那里来,孩子承担着为神实施爱的使命;有的是为了培养英雄给人们去崇拜;有的为了培养神仙;有的是为了考试,考试的目的是为了孩子被选拔,家长和老师都认为被选拔上就有好日子过,这是咱们中国的教育传统的精华。我要说的是,这个世界是什么都需要的。
芭学园选择培养易于生存和能创造良好生活的人的教育,基于孩子的真实,基于对孩子们的父母和我们社会为孩子提供的生活特质,基于孩子将来所要承担的生命任务……所以,芭学园选择了建构主义的教育,芭学园教学内容,是在分析了中国已经形成的生活文化的精华和缺失,分析了孩子将来所要承担的时代任务之后所设立的。
按照这个目的,芭学园要帮助孩子建构起三方面性格特质:
一、道德自律:意味着孩子不是在他人看管之下才选择对人群有建设性的行为。他们会在自然的环境文化熏染下,根据相关后果选择自己恰当的行为。
二、智力自主:意味着孩子对问题的看法和解决方式,思考结果不是来自于对权威的讨好。
三、生存能力:意味着孩子具有生存所需要的基本特质,如,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保护能力,抗挫折能力,社会性能力,对感兴趣的事情的专注力,热爱这个世界,热爱自己和他人,很好的团队精神,很好的适应能力,很好地感受力,自我觉知能力等。
那么芭学园怎么做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呢?
芭学园毕业的孩子是不是真有这样的特质?
我们在下面的段落里来加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