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在今年新毕业的这批巴学园学生里,有家长感叹地给李跃儿打电话说:孩子上了巴学园,我们今天才知道,我们自己也是要上巴学园的。李跃儿问她到底是怎么了?她说:在孩子第一天上小学的时候,在学校的门口,明显地看出来上过巴学园的家长和没上过巴学园的家长的区别。
孩子第一天上小学的时候都会非常害怕,会哭哭啼啼地说:“妈妈,我还是害怕,我不敢进”。你会看到巴学园的家长做得比较好、比较有意思。
比如小星星说:“妈妈我很害怕,我不敢进去”。她妈妈说:“我第一天上小学的时候,也跟你一样,也非常害怕”。小星星说:“妈妈那怎么办呢?”妈妈说:“那时我的妈妈从她的身上抓了一把勇敢,放在我的身体里面了,然后我就很勇敢地走进了学校。”然后小星星的妈妈就啪的一声,从自己身上抓了一把,按到孩子胸膛上,说:“好了,我的勇敢已经给你了”。然后小星星就背着书包昂首挺胸地走了。走了四、五步又回头说:“妈,但是我还是害怕”。妈妈说:“每个人都会害怕的,但是勇敢已经在你身上了”。小星星说:“那好吧”。然后掉头就走了。她还是害怕,但是她走进去了。妈妈把力量给了她。由此我们看到,妈妈的状态是平稳的、安静的、没有问题的。这种态度会感染到孩子。
小星星上的这个学校算是比较好的学校,家长的素质也比较高,在学校门口还是能看到另外一些家长的做法跟巴学园的家长明显不同。当他们的孩子也因害怕而哭着说:“妈妈,我害怕”时(甚至有的孩子连害怕都不敢说。孩子不知道自己到底怎么了!自己身体现在的感觉到底是害怕?恐惧?还是其它?有些孩子害怕进学校是可耻的、是不好的,自己是个坏孩子。),这时你会看到那个妈妈在骂孩子,她会说:“你哭什么?老师能吃了你吗?”。然后孩子就背着书包,缩着肩膀,哭哭啼啼地进去了。
最后,两个孩子都进了学校。巴学园的孩子带着恐惧,另一个孩子也带着恐惧、留着眼泪进了学校。但是,他们内心所承载的力量是不一样的。一个觉得背后有一个有力量的、有爱的、有勇敢可以给他的妈妈站在门外看着他,妈妈是欣赏他的、接纳他的恐惧的。另外一个孩子背后是一个不欣赏他的、认为他不应该害怕的、指责他的妈妈,这两个孩子肯定是不一样的。当他们长大以后,在面对社会、面对恐惧时,会有不同的表现。比如,当对一个工作不满意换了另外一个新工作,但由于新工作不熟练没干好时,后一个孩子就会不接纳自己。他可能会想:我怎么这么笨啊!我怎么这么不好啊!在做事情时,如果旁边有领导或其他人看着,他可能会觉得一定要把事情做得完美。这样,当出现一点缺陷或做得不够完美时,他就可能会觉得别人肯定会怎么怎么看我……于是,就不接纳自己。不接纳自己到了一定程度,就会掉过头来找别人的毛病。到头来,社会关系、人际关系都会出现问题。
所以,鉴于以上情况,巴学园需要向家长介绍巴学园所使用的教育理念、教育结构和教育方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