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无意识的自主解决问题的习惯

(2010-04-13 14:03:12)
标签:

杂谈

分类: 李跃儿芭学园

   

在动物界,我们很少能看到一个动物在做一件事时遇到了困难,它的家长会来帮它把困难解决了。一般不危及生命,动物的家长不会上手,小动物也不太会等着别的动物帮它们解决问题。

不知道解决问题是否是本能。我们发现,当孩子们遇到问题时,只要成人不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地冲上去就为他们解决了,他们都会去试着自己解决,在百思不得其解时,才会向别人求助或放弃。这跟动物的幼崽是一样的。即使成人总是和儿童一起来解决问题,并将解决问题的过程展示给他们,他们也会试着自己去解决问题。

有时我觉得,人的一生似乎是个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这让我想起了我的画,有很多时候一遍完成了,觉得可以收尾了,但一看还有某个地方不和谐,使得人在看这幅画时,首先就看到了那片不入画的败笔。这时我就开始拯救这幅画,这个过程是不愉快的。但自己以为忍过了这一步就完成了,还是努力忍着不愉快去完成。有的人会就此搁笔,这幅画会永远因为那一部分的不和谐而成为一幅三流品甚至废了。这样一来,这位画家心里会永远有那个败笔,最后变得怨天尤人,心情低落极了,这个人作画的水平也就不再提升。

很多人一生中都因为不能面对要解决的问题而把本来很好的生活搞得一团糟。实际上,解决问题的兴趣能够被培养起来,而且会使人着迷。如果一个人从来都不自主解决问题,就会害怕解决问题。从孩子身上,我们发现自主解决问题不但能使孩子成长起这方面的能力,还能增加孩子的精神力量。

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是环境熏染出来的。当一个群体(家庭也是群体)中出现问题时,如果成人说“来,我们解决问题”,孩子就会注意成人对问题的解决方式,在他们自己遇着问题时,他们也会这样做,而且一般都会创造性地使用成人的方法,而不会生搬硬套,关键是出问题时周围的成人能否利用好这一教机。我们看到有的人会对孩子说:你自己解决。这句话反而会吓倒孩子,孩子反而哭哭啼啼地说自己做不了。这是因为此时孩子还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要由谁来解决,如果成人能主动为他展示或跟他一起去解决,就会刺激起他自主解决问题的欲望。在这种情况下,孩子通常还没有意识到自己能解决问题,就已经把问题解决了。

巴学园里的一个宝宝跟另一个宝宝很要好,但在一起时,为了维持两人能在一起的机会,她们俩会选择双方都能做的事去做。因为她们发现,最不费事的是选择这种已熟悉的游戏,如果开发新的游戏,有可能有一方不感兴趣。最后,她们主动工作和探索的行为被搁置起来了。为了使她们发现新的群体和新的工作,老师们试着将她们分在不同的班里。

分开后,一方很快地跟其他孩子接触,另一方觉得很落寞,在教室里转了几圈后来到园长办公室。园长请她(那时她4岁)坐下来,问有什么事,于是她们进行了下面这场谈话。

宝宝:为什么把我和某某分开?

园长:为了让你们去做别的工作。

宝宝:某某在楼下跟另一个宝宝也在玩过家家,我在楼上跟另一个宝宝也在玩过家家。我回家也跟我爸爸妈妈玩过家家。

园长:我知道。你有什么要我帮忙的吗?

宝宝:我可不可以到楼下去找某某?

我们看到这个宝宝用非常智慧的方式在解决问题,而没有发泄情绪,没有试图用哭闹来解决问题。

遇到问题时,如果人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信,就会产生与所存在的问题完全不匹配的情绪。当人不是用智慧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而是发泄情绪时,其结果就是破坏性的。最关键的问题还在于长期地解决问题会使儿童产生关于这方面的效能认知,当问题出现时他们知道他们能否解决这个问题。这也是自信的问题。

巴学园的孩子很多时候会帮助成人去解决问题,并提出他们的建议,而且这些建议的可行性非常高。

有一次,有很多朋友来参观,孩子们正在工作,有三个女孩子在娃娃区玩过家家。当我讲到娃娃区时,发现三个女孩子不见了,我以为她们已经换了工作项目,还对参观的人说:当她们一个工作做完后会选择另一项工作。可当我们从她们的教室出来后,却发现她们三个人站成一排,面对着管大厅的老师在义愤地提意见。平时如果谁破坏了她们的工作和侵犯了她们的工作领地,她们会直接提出抗议。就平时我跟她们的关系,她们会说:大李,你把我们家的毯子踩了。但今天,这群人都是客人,她们看到我站在公众的面前,她们既没朝我喊,也没有朝人群喊,而是悄悄地退出,找能解决问题的人来解决这个问题。

有很多孩子在家里也会帮助家长解决他们之间的冲突,告诉一方该怎么做,另一方该怎么做。但反过来,我们发现在那些成人不坚持原则、总是被孩子情绪影响的家庭里,孩子会过多地使用情绪而不是使用智慧。这表明这样的孩子也出现了不自信的状态,他们放弃了建设性地解决问题的可能性,代之以哭闹这种低级的模式。这种模式在成年后会转化为发泄情绪。

经过观察,我们认为儿童在自己的生存环境中,无意识地自主解决问题的习惯是有价值的。

在我们的教育中,要帮助孩子建构这样的品质。

 

(摘自《谁了解孩子成长的秘密——关键期关键帮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