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跃儿:和Edith老师在一起的日子(四)
(2008-12-18 15:09:46)
标签:
幼儿教育
毛绳
诗的内容
李跃儿
巴学园
瑞典老师
杂谈
|
分类:
李跃儿芭学园
|
四、此处无声胜有声
羊毛染不成了,我特别想了解Edith老师在教室中是怎样组织孩子的。
她说她要参加晨圈和孩子们一起做手指游戏,她说看了两天,她觉得这个班里有这么多男孩子却这么安静。
她说她看到过一个中国的幼儿园,老师让孩子们按大小个排队,前面的高,后面的低,在排队走时孩子们高高的摆着他们的手臂,她不明白这是什么呀。
她说她看到我们的晨圈,觉得很美,孩子可以随他们的意意笑、说话、动、律动故事也很美,排队时孩子们和老师也很随意,老师没有要求按大小个排整齐,也没让孩子等待排好再走。
听到Edith老师夸我们,我当然很高兴,但我认为我们晨圈时诵读的诗的内容对孩子来说还是过于深奥,孩子们一到朗读时就显得很无聊,神就散了,开始扭来扭去。而且星星班的晨圈还去掉了仪式。十月份改时间后,为了使老师对自己的班有自主意识,我们只给晨圈的结构,和一部分内容,其余的由各班老师根据自己班孩子的状态去组合。星星班于是取消了诵读时需要的仪式。虽然我觉得不够完美,但也得先找老师沟通,说服他们才能改动。
这天,我跟丁老师商量好,将晨诵取消,让Edith老师带孩子们做手指游戏。孩子们做完小矮人的律动故事后,Edith老师就搬着她的椅子坐在了孩子们的圈中(她腿肿得无法盘腿坐在地上),这时思桐和嘟嘟开始嘻笑,并将要晨诵的词加上屎巴巴之类的词。Edith老师象没看见,直接就开始布噜、布噜、布噜、嘭嘭嘭,两个手臂做车轮式转动,然后拍腿;再转,再拍胸,每次都在最后一个音节才有变化,使孩子们嘴的各部分都使用到,而且使用的部位不同,发音也不同。
Edith老师一开始,所有的孩子的神都被提了起来,互相递着眼神笑着,兴致昂然地跟着一起做,没有一个孩子需要助教老师提醒或为他引领,让他发现这里的乐趣。
Edith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做了四个手指游戏,做完后孩子们笑着分头去工作,Edith老师就回到她的窗边捻自己的羊毛绳。她从来没有离开过她的坐位,奇怪的是:这个班的孩子的工作状态一天比一天好,这一天有六个孩子在她周围铺开工作毯工作,这个教室里一片忙碌景象,没有一个孩子游荡,连雪瑶也参与到厨艺工作中。
我跟丁老师小声说:你看老师如果满教室忙着走来走去,帮助孩子,和现在这样每个人都坐下来做事,哪一个更好呢?如果老师觉得必须走来走去,急急忙忙地奔向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四个老师都这样,就足以给教育造成不稳定氛围,这样孩子也会跟着不稳定,需要帮助的人会越来越多,老师每天都穷于应付。
丁老师辩解,我们没有那样。
我说你看一眼坐在窗前的Edith老师,再看一眼咱们的老师,她身上所散发出的气息给人的感觉有什么不同。丁老师点着头。
我说当然我们不可能让一个20岁的女孩达到72岁的老奶奶的状态,但我们要学习她呈现给孩子的那种人的沉静安详的气息。丁老师笑着点头。
我拍了拍他的肩,说咱们努力吧。说实在我也达不到,我们朝那个方向迈步走,总比不走强。
由此我们看到帮助孩子发展自己,不是有了我认为的爱和自由就行的,只有当爱和自由象空气和家常饭一样不再被我们言及,我们要言及的是爱的质量和使孩子走向灵魂自由的道路。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