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种说法:旅行,就是从自己住腻的地方,去到别人住腻的地方。
而我们一旦离开自己熟悉的土地,前往一个陌生的国度,越发感觉,面对多姿多彩的世界,有那么多的东西,我们不知道不了解,也就越发对这个世界,怀有一份敬畏之心。
旅行,实在是阅读这个世界的一种极好的方式。
一路行程,感触最深的,是常常发自内心的感动,感动于美丽绝伦的自然风光,感动于辉煌灿烂的人类文明,感动于美轮美奂的精致细节,感动于一场场不期而遇的美丽邂逅……一路被美丽感动着,内心也变得丰盈而润泽。
…………
美丽的多瑙河,也是东欧行程中,曾经令人心旌荡漾的所在。十几天中,我们多次与多瑙河相遇:在匈牙利,站在山顶,俯视清澈碧绿的河水,看天空中,被大风吹得漫卷翻飞的大块云朵;在斯洛伐克,城堡山下,河水泛着宁静的黄绿色,缓缓流淌;夜晚的布达佩斯,轻柔夜风吹过,两岸灯火融化在无尽的多瑙河之波;在维也纳,整个金色大厅回响着动人心弦的《蓝色多瑙河》……
多瑙河,是欧洲长度仅次于伏尔加河的第二大河。它流经十个国家,是世界上干流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多瑙河美得不平凡,但是,多瑙河最美丽的一段,被认为是奥地利境内30多公里长的瓦豪河谷(Wachau
Valley),从克雷姆斯(Krems)到梅尔克(Melk),拥有世界上最美丽的沿河风光:美丽的小镇、精美的修道院、充满浪漫色彩的城堡废墟,以及种满优质葡萄的郁郁葱葱的山峦。
瓦豪河谷葡萄种植的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凯尔特人居住的时代。随着历史的发展,中世纪时,瓦豪地区葡萄种植的传统已经被废弃,直到文艺复兴时期,葡萄酒酿造业的兴盛,才使之得以恢复。那时,瓦豪地区有31个修道院拥有自己的葡萄园,其中许多修道院还有自己的酿酒作坊。1784年,约瑟夫二世颁布了一条重要的法令,允许葡萄种植者自己酿造葡萄酒,对后世影响重大,使这一传统延续至今。瓦豪河谷梯田上的葡萄,酿造出优质的瓦豪干白葡萄酒,是真正的奥地利特色。
瓦豪河谷,也是当年茜茜公主大婚的行进路线之一。
2000年,瓦豪河谷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理由是:瓦豪依山傍水,景致旖旎秀丽,在悠悠的岁月长河中,完好地保存了其原有的历史旧貌。这里的建筑、居住区和土地的耕种,虽然随着岁月逐渐发展演变,但依旧保存了基本的中世纪风貌,呈现出一派和谐的景象。
瓦豪河谷的起点:梅尔克小镇,以梅尔克修道院而闻名,梅尔克修道院,是奥地利最著名的修道院。
前往梅尔克的路上,一路风景从车窗外掠过。公路两边,是典型的丘陵地貌。

有的农作物已被收割,打成长方的草块,或是滚筒形状的草卷。

山坡上树立着一片片大型风车。

农作物种类较少,主要是小麦、玉米、向日葵。

来到梅尔克,平台下视野开阔,

远处是梅尔克小镇,位于高处的,是山岩上的梅尔克修道院。
下了台阶,回头看,晨光映照着花丛,呈现不同寻常的美。

在网上查了一下,白色的小花,名叫千鸟花。花朵簇拥在一起,真的好像一群翻飞的小鸟。

石阶和平台,呈对称的几何形状,配上盛开的千鸟花,以及白色的照明灯,每个角度都特别漂亮。忍不住左拍右拍。

阳光下,花朵益发通透明亮。



看看示意图,主要游览左侧红色屋顶部分的修道院。右边的花园,只能梦游了。

入口处的树木,造型很是拉风。



越过玫瑰花绿篱,俯瞰小镇。如果赶上玫瑰花季,不知会美成什么样子!


梅尔克修道院(StiftMelk),是一座本笃会修道院,成立于1089年,位于奥地利下奥地利州梅尔克镇的山岩上。

梅尔克修道院高居山顶,俯瞰多瑙河,耸立于优美风景之中,老远就映入眼帘。
本笃会,天主教隐修院修会之一。529年由意大利人本尼狄克创立。
创始人本尼狄克(Benedictus,约480-550),又译“本笃”、“圣本笃”、“努西亚的圣本笃”。天主教本笃会创始人。他被誉为西方修道院制度的创立者,于1220年被封为圣徒。是天主教会重要圣人之一。
本笃是一位十分明智的导师,他不教如何作祈祷,只要求敬畏之心。“会规”灵修的最大后果就是喜乐,本笃会洋溢喜乐与和平。


进入正门,是宽敞的主教庭院,庭院正中位置,树立着雕像,和喷水池。穿过庭院,游人可以登上装饰豪华的皇帝台阶。


沿着长约200米的长廊,可以走到教堂。


修道院同时也是座博物馆,拥有11间和宗教相关的文物展示室。
首先参观展览。等候的时间,抬头看天花板,上面绘有精美的壁画。



以及美丽的浮雕图案和雕塑。一不小心,差点儿累残了镜头。









从窗子向外望去,一派宁静和谐的田园风光。

修道院坐落在多瑙河岸边,毗邻优美的瓦豪河谷。


连接大理石厅及图书馆的,是一座露天平台,这是欣赏小镇风光的绝佳地方。从修道院的平台上远眺多瑙河,壮观景色尽收眼底。





左侧钟楼正在施工。

接下来的重头戏,是图书馆和教堂。因为禁止拍照,所以,只能上网找一些图片,窥一斑想全豹吧。
图书馆,号称世界上最美的图书馆,穹顶上是保尔·特罗格(Paul
Troger)绘制的精美壁画,整个图书馆藏有9万余册中世纪手稿。
面对这样的图片,还能说什么呢?金碧辉煌?富丽堂皇?五彩斑斓?美轮美奂?目眩神迷?土豪?令人发指?觉得已经词穷了。



当年,教会权利至高无上,同时也积累了雄厚的财力。因此也就不难理解,教堂、修道院,为何都是这般奢华了。


修道院堪称巴洛克式建筑的杰作,由雅格布·普兰陶尔(Jakob
Prandtauer)在1702年至1738年间建造。1780年到1790年,约瑟夫二世大量解散奥地利的修道院时,梅尔克修道院得以幸免,由于其名望和学术价值,逃过了拿破仑战争的破坏。1938年德奥合并,学校和修道院的大部分被纳粹收归国有。
据说,这个教堂,是世界上最富丽堂皇的教堂。每一处空间都安置了精美的细节装饰。
沿着教堂四周的立柱,慢慢转上一圈,凝心静气,不时停下脚步驻足观望。每一处壁画,每一件雕塑,每一处细节,都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准,凝聚着艺术家的独具的匠心。
随手拂过大理石柱台,轻轻触摸久远的历史,希望能够感知穿越时空的神秘能量。

继续无语中。只有静静欣赏。
一时间,会觉得,被繁复的装潢压得透不过气来,快要窒息了。

前往教堂,要经过这个华丽的鹦鹉螺形的旋转楼梯。上下各有一面镜子,经过成像反射,看起来,天地无穷尽,成为永恒。

欣赏细节之美。

喜欢看这样的细节对比,有了这些记录,才能知道,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曾经的历史遗存,怎样一步一步变成了今日的辉煌。



不同的时间片段,串联起来,构成纷繁复杂的历史,因此,才有了吸引游客的魅力。




就要结束游览了,再看一眼富有个性的美丽植物。


还有造型简洁却不停谋杀镜头的的美丽石阶。


(部分资料来自网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