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突厥那点屁事儿…… (二)

(2008-12-20 15:33:26)
标签:

鹿石

匈奴

突厥石人

王一纯

新疆

杂谈

分类: 历史故事

         请 突厥那点屁事儿…… <wbr>(二) 支持我,请突厥那点屁事儿…… <wbr>(二),谢谢!

 

 

当晚,主人给王一纯接风,饭菜好象是很丰盛,但董行又没在场。王一纯作了自我介绍后,主人解释,自己维族的名字太长,不好记,今天作为主人又是在新疆这个地方为王教授接风,就叫“主人”吧。听了这话王一纯沉默了许久。窃听器传来“主人”的话,董老师在忙着一件神圣的工作。什么,董行居然懂“基因学”?但,快接近了。从“神圣工作”这四个字就能猜出,董行确实在替主人干着一件特别重要的事。酒过三寻后,新疆维族自治区公安厅特警安装的电眼也发挥作用了。在屏幕上,肖润看见接待王一纯的只有三个人,似乎都是维族,穿着讲究,文质彬彬,除了谈一些旅途上的事,新疆的名胜古迹等等,没有别的可以有参考价值的东西,组长听得很不耐烦。这时,那主人问王一纯:

“王教授,听说您在周口店研究过古人类,又是研究北方少数民族的专家,您对新疆的古人类有过研究吗?”

“稍许涉猎,谈不上研究。”王一纯回答。

“那么,您认为突厥族的族源究竟来自哪里?”

王一纯沉思有顷说:“这个我没有专门的研究,可考的大约有四五种。”

“那就麻烦王教授给我们说说,我们不远万里把您请来,就是听听您的见解,顺便请您看几样东西。”

“突厥史,不是我主攻方向,只能尽我所知说说,否则有亏主人的盛情。如需更详细的资料,容当假以时日。”

“好,我们就听听王教授的高论。”

说着,两个人从外面抬进一个长方形的红色油漆的木箱来,他们小心翼翼地揭开箱盖,先从里面取出一个青灰色的包袱,打开包裹,展开里面的一面银灰色蓝布镶边的旗帜,那旗子长约一米六左右,宽八十厘米,旗子的正中绣着一个狰狞的狼头,栩栩如生。

王一纯脱口惊呼:

“突厥狼纛!”

然后,那两个维族人用力竖起一根雕刻着似乎象鹿但又生着翅膀微张着长长的鸭嘴图形的石柱,王一纯又惊讶道:

“鹿石!”

随后,一尊雕刻粗糙的一米左右高的石人被抱了出来。

“突厥石人。这是新疆出土的吗。”

“当然是。”

王一纯仔细地打量着石人说:“以前只有在哈萨克斯坦出土过突厥石人,1990年,我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考察丝绸之路,在江布尔博物馆见到过这种石人。你们的这个突厥石人填补了我国民族文物的一个空白。”

那主人恭敬地对王一纯说道:“请王教授给我们讲讲这面旗子、这石柱和这石人的来历,说说它们的背景。”

王一纯走近前去又反复地看了看那几件文物,说道:“这几件东西初步看,都和突厥的族源有关系。现在,学术界对此还有争论。有人说突厥先人是鹿的儿子,还有人说是狼的儿子。

在新疆的西部,出国境约一千多公里,中亚地区有一片碧波连天涌的蓝色海洋,古代时称西海,现在称为“里海”。

唐朝的时候,一支来到中原的突厥人讲述他们自己的历史,说他们突厥的祖先是海神,名字叫“射摩舍利”,居住在一个称为阿史德窟地方的西面,靠近海边。有一位女性海神每天傍晚用白鹿引着射摩舍利入海同居,天明再让白鹿引他回归,如此生活了数十年。

一天,射摩舍利的部落将要举行大猎,当夜,海神女对射摩舍利说,明日狩猎时在阿史德窟中有金角白鹿越出,你若能射中它,我们仍然能够长久往来,若射不中我们两人的情缘便算了结。次日会猎,阿史德窟中果然跳出一只金角鹿来,射摩舍利命左右将鹿团团围住,几次张弓搭箭,都不忍下手。这时,金角鹿左冲右突,就在将要跳出重围之际,射摩舍利手下一个部落的首领射杀了这只金角鹿,射摩舍利大怒,处死了这个部落首领。从此,在夕阳西下的傍晚,射摩舍利再也看不见找不到那只白鹿了,他无法进入海内重温和海神女的爱情了,正象那海神女说的,她们两个的情缘就此断绝了。

从这个传说看,突厥的祖先是居住在里海一带和一个以鹿为图腾的民族部落,互为婚姻,但后来两个部落分裂了,或者是突厥吞并了这个以鹿为图腾的部落。

关于以鹿为图腾的部落,在中国北方的沙漠和草原地带有过许多。最早的的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晚期直至商代。根据崖画留下的图腾画面结合史料分析,我个人认为突厥可能是秦的先人和以鹿为图腾的部落的后裔。其产生的年代大约在商末周初。

那时秦的先人以鹭鸶(就是这鹿石上的长喙的鸟)为图腾,我们权且称为“鹭鸶部落”吧。他们住在今山西北部垦殖畜牧,并为商朝防守西北疆域。当武王伐纣的时候,秦的先人很忠实于商朝,没有参加伐纣的行列。因此,这个部族被周武王击灭,一部分人不得不归顺新的周朝。大部分人们四散逃跑,其中一支跑到了北边阴山一带。还有一支向西跑,人数不多。史书没有明确记载他们究竟跑了多远,跑到了什么地方,但不久,在中国的新疆、宁夏、甘肃、蒙古人民共和国一带出现了许多美丽的“鹿石”图,这种图案,它的身体是鹿,而它的嘴是长长的鹭鸶嘴,当我们中国考古工作者发现这块鹿石时居然根据形象把它便名为鸭嘴兽。我们是不是可以猜测向西逃走的鹭鸶部落这部分人,跑到了里海附近,找了个山洞住下,他们和海边以鹿为图腾的部落通婚合作,融合,最后形成了突厥族的祖先。

对我个人来说,对于突厥的族源我最喜欢的是这个传说,从资料来源上来看,它也是最早的,是唐代段成式记载下来的。你们这个鹿石就很有代表性,为我的看法提供了佐证。

而《北史.突厥传》的记载,则是另外一个样子。突厥祖先曾经是居住在西部很遥远的一个部落,后来他们这个部落遭到了临近部落的袭击,只跑掉一个十岁孩子。这个孩子被一只牝狼所抚养,临近的部落看到后,要把这个孩子和狼都杀掉,他们拼命的逃跑,神帮助他们找到了一个山洞住下。这座山在“里海东部”、“高昌国西部”,高昌国就是现在的吐鲁番地区,吐鲁番西北只有天山的支脉博格多山。博格多山山洞多,狼也很多。这个孩子来到山洞,在这个山洞里,母狼和他互为婚配,居然生下了10个儿子。这个孩子把自己称为“突厥”。

他走出山洞,向人们说是他的妻子生了10个儿子。他把一个一个的孩子送出洞窟,让他们自己去独立生活。据说,其中最小的一个被称为阿史那氏,他最聪明、机灵,所以他被选为酋长。后来的突厥推崇关于他们是“狼种”的传说,会讲很多狼的故事,这些故事有些充满神话色彩,有的确实是对狼的生存状态的直接描绘。对狼袭击人类、兽类、家畜表现出的残忍、狡诈十分钦佩。他们对狼十分崇拜,他们的旗帜上面画着狼,就是这种狼纛。当他们和中原王朝西魏、北周、隋唐接触时,这几个中原王朝送给他们用丝绸刺绣的狼纛时,他们十分高兴。当时,狼纛象征着战无不胜。这面旗子有可能是后突厥遗留下来的。

王一纯讲到这里时,“主人”和他的下属们互相看了看,会意的点了点头。

然后,又让人拿出几件文物,其中有一支两角上翘的绳纹陶壶,上面刻着古怪的文字,一件镔铁弯刀和骨制的弓弼,扁平的箭蔟,铁制的马衔和马镫。

王一纯看了看说:“这只陶壶上面的文字是突厥文,但是是后刻上去的。距今也有八百年以上。这几件都是突厥文物,这箭蔟就是常说的狼牙箭。骨制弓弼是突厥特有的风俗,所谓“弼”,就是当弓箭不用时,怕变形,装弓箭的匣子。汉人大多是用木头制作弼,而突厥人是用骨头作。这马镫比较有代表性,因为柔然和突厥是最早使用双面马镫的民族。”说着,王一纯拿起那把弯刀看看,“典型的突厥兵器。你们在哪里弄的这些突厥文物?这是很稀有的。”

主人笑而不答。

王一纯接着往下讲,组长嘟囔一句,“我们万里迢迢听历史课来了。”但肖润倒觉得津津有味。

“也有人认为突厥是重新掘起的匈奴后裔,这把陶壶是匈奴的作品,但又刻上突厥文字。许多史书都记载,突厥是匈奴别种,自为部落。中国语言太丰富了!“别种”和匈奴相连,到底突厥是不是和匈奴一个种姓呢,颇费猜测。从字义上看,从血统上看,突厥和匈奴不是出于同一血统。但在外蒙的一个匈奴时期的墓葬里面,有墓主的雕像,看上去却又像突厥人又像匈奴人,可以干脆说是匈奴和突厥的混血儿。分布于中亚的操突厥语的民族,从外形上看,介于印度、中国和伊朗之间。这自然是血缘交融造成的。

匈奴最强盛的时候,西部达到葱岭以西,以匈奴骑马奔行的速度,到阿姆河和锡尔河一带是很快的。在汉武帝时期,霍去病率大军将匈奴赶到了葱岭以西,匈奴单于迫于压力把老弱病残20万人留在了中亚草原上,自己率精壮人马逃向天山以南。为什么这20万人能留下,能被接受,证明他们和这里的土著也就是突厥有姻亲关系或者是隶属关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