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娱乐 |
分类: 我的娱评 |
曾轶可走了,终于走了,挥一挥手,能带走什么?
是十强的荣誉?是“绵羊音”坚挺不衰的抗争传奇?还是粉丝们哭天喊地的悲泣?抑或其他……
诚然,即便曾轶可带走一段历史,也带不走执董狐之笔写“娱乐传记”的公众的思维。快女十进七,曾轶可谢幕。
与她一块离开的还有李媛希、潘虹樾。这个舞台就是这样,像一部战争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中间有过汉奸的通敌卖国险些葬送一方的至高利益,可是到后来你会发现相对有实力的一方还是会获得最终的胜利。如果布局者设计得巧妙,快女的落幕也应该是圆满的。
但从来没有人对选秀期待过公平,在社会关系十分复杂的娱乐圈,选手能走到哪一步就像明星的绯闻一般让人说不清。可是连郁可唯都进不了三甲,那就有大大的问题。
这可能就是人们的底线,不一定唱歌最好的女孩能拿到冠军,但保证前三名是绝对必须的,就像05年的张靓颖,呵,现在红的。
张靓颖是挥着翅膀的女孩,这一届的郁可唯、江映蓉也是,但如果附带上“最天使”曾轶可则才是“罪天使”。高晓松老师一直以来力挺她,虽然无明显迹象表明高老师得了曾轶可好处,但是似乎仅以一句“你是三年来我见到的最好的原创歌手”就足以让人哑言。
那些关于房子、,茅屋的巧妙比喻甚至比演唱更有意思,毕业于清华大学的高晓松说起话来也很文学,这让快女看上去有些成色,对于缺乏音乐细胞的观众,怎么能再让他们缺乏文学细胞呢?
但高晓松一定搞错了,文学只能蒙小孩子,大众虽不一定摸得清音色、旋律,但起码的鉴别力还是具备的,曾轶可跑调已经从长沙跑到常德啦。
可是,高老师的所谓专业音乐人的眼光却总是仰仗《同桌的你》那些青春歌曲的绵延回忆而得以树立。如果高晓松只是一民间的半调子,那么没有人会在意这些话,何况还只是个屁。
如今,曾轶可走了,必然有两派呈现迥异的情绪。但这个世界从来是,喜欢的更喜欢,唾弃的更唾弃,不要指望粉丝的力量可以经久延续下去,也不要奢求倒曾的人们因为一个19岁女孩的离开而有了同情心。同情心可以有,但这很难转化为生产力。
音乐的繁荣说到底是音像消费市场的问题。很简单的一个例子,你愿意买一个五音无全的人的碟子吗?或者说跑调从长沙跑到常德和自长沙至长春有区别吗?对于一件事体,从来都有一个标准,至少是底线。
而一名歌手连基本的音准都掌握不好,很难说,这是个唱歌的,我只能说是个对音乐感兴趣的人。
其实,“快乐女声”字面上的含义一定是“声音”,而且是“快乐”的,想唱就唱绝不是想跑就跑。
与之相比,李媛希、潘虹樾的淘汰倒仅是因名额的关系,如果有九个人可以留下来,她们是行的,当然那些20强、60强就未必不行。
这样的比赛尽管因评审的口味不同而出现一定程度上的不够客观公正,但这本身就是比赛的一部分,正因如此,比赛也才不会按照普通民众的预设而四平八稳的进行,从这个意义上讲,艺术本身就是追求推陈出新、奇思妙想的。现在,曾轶可的淘汰也算是部分印证了这点,但笼罩在她身上的争议却不会这么早结束。
这样的争议又何止她一人?
刘惜君舞台生命的延续是否因为长相讨巧?潘辰、谈莉娜凭唱功是否足以走到现在?即便是这期的“封面女声”黄英是否存在歌路狭窄的问题?而李霄云演唱生硬的毛病就不凸出?
在相对参照标准下,争议没有穷期。
PS:有Q群:76150104
不怕不雷人:当中超阿里汉摸出百元大钞威吓裁判后……
紧急阅读:中石化老总缘何单笔能贪1.6亿?
再PS:快女评论——
像郁可唯一样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