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单行道不能总搞“单边主义”
(2009-12-24 00:07:19)
标签:
单行道单边主义交警部门疏堵郑州杂谈 |
分类: 评论·本地点击 |
郑州单行道不能总搞“单边主义”
◇衙外
这两年,郑州的确是太堵了。堵,就要疏,可该怎么疏?这是一个考验管理部门智慧的问题。近日,郑州市交警部门出台了诸如“十条精品街全线禁停”等一系列疏堵措施,而且还在酝酿“运六歇一”、“单双号限行”等后续动作。应该说,不管这些措施效果如何或最终能否施行,我们都得承认交警部门的确动了不少脑筋,也下了不少工夫。但动脑筋和下工夫就怕不仅没达到预想的效果,反而造成了一定的混乱。
这不,打开今天本报A06版,在郑州市上个月刚刚推出十多条单行道的情况下,又有23条单行道已通过论证,并将于近期分三批施行。我手头没有郑州市总共有多少条道路的具体数据,但据报道,目前郑州已经有52条单行道,那么,加上这拟推的23条,差不多快要占郑州市道路总数的一小半了吧?单行是为畅通,而畅通说到底,还不是为了广大市民方便?现在可好,这么多的单行道弄得车辆跟走迷宫似的绕来绕去,还方便得了吗?
必须指出,这几年来,郑州交警部门在出台一些诸如单行道等疏堵措施时,未免太“单边主义”了一些,而正因为这样的“单边主义”,往往道路的拥堵没怎么消,群众的心里倒是“堵”出了一堆疙瘩。交警部门可能会说,他们已经通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专家的论证,可我想说,你们在请上述人等论证的同时,为什么不顺便请几个沿街居民和商户去掺和掺和或旁听旁听呢?进一步说,在这样一个涉及广大市民利益的问题面前,请几位代表、委员和专家,就能取代各界代表均应参加的听证会吗?
好吧,就算听证会太麻烦,那么,咱能不能事先在媒体上公布一个方案,或在网络上弄几个平台,供大家讨论几天,从而更广泛地征集民意呢?其实,民间的高手多的是,有的人别看他不干交通管理这一行,可心里的道道未必比专业人士少到哪儿去。如果交警部门能够俯下身来给他们发表意见的机会,说不定就能论出了什么高招!而这还只是讨论的好处之一,交通管理引入民智,其实对交警本身更有好处。譬如有人说,郑州交警之所以搞这么多的单行道,除了只想着怎么方便自己管理外,或许还有借机多罚点款的打算。唉,您听听,这话多难听啊!而要想堵住群众的嘴,则似乎唯有尊重他们的话语权!
其实在这方面,我们已经吃亏不少了,比如郑州当初上BRT,政府征求谁的意见了?直接就那么霸王硬上弓,平心而论,BRT每天几十万人的载客量,的确解决不少市民的出行问题,但我们也必须承认,它其实也是造成部分路段拥堵的主要原因,当初如果征求了市民的意见,我想也不至于现在惹出那么多怨言!
此外,在很多问题上,有时候在形势所“逼”之时,管理部门也要“倒逼”一下自己。我记得,在今年11月23日召开的郑州疏堵评审会上,有专家指出,目前影响郑州交通的主要有六大原因,其中第六条明确指出,一些“特权车”比如部分党政机关、执法部门的车以及军警车,闯信号灯、闯禁行、乱变道、乱鸣笛,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正常交通秩序。我敢说,假如在打击“特权车”问题上,政府能来点真格的,搞出点大动静,即便不同意单行道的部分市民,面对政府诚意,也不至于只会涨红着脸叫板!
一句老话,再没有比咱中国老百姓更通情达理的了,而交警部门也要善待老百姓的这份通情达理。
(2009年12月24日《大河报》已刊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