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中考结束之后,我细数雯近几年的生活,感觉到孩子的不易——五年级体验文化孤独、自学全部课程、回国后没有参加任何辅导班、进入实验班体会到学习压力、确切说是落后和那种努力后依然不满意自己的感觉、初一分班的滑铁卢、接受自己从实验班转入普通班用了一些时间、熟悉的环境勇敢地面对和冲破、初一的黑马让老师和同学刮目相看、一度大家以为是雯自己要求进普通班、之后普通班几乎全科第一的状态快要守不住的时候、初二调入实验班重新适应无弱兵的紧张氛围、初二的成绩有起有伏、但终究没有再现初一的亮眼、慢慢接受自己的普通平凡、初三勇敢地选择回海淀面对中考、虽不那么自信但依然是有实力的学生,结果超出我们的预期,等待最后的统招录取。
雯一路走过来,十几岁的年龄,心理上要接受这些起伏明显的波折和调整,想想就觉得孩子还是非常棒的,每一个暑假都充满忙碌的各种补课、旅行、访问计划等,北京的孩子假期里比平时还忙,这个暑假是雯几年来最爽心的,一是因为中考结束暂时翻篇初中,作业和学习上的紧迫性没那么强,二来雯总体考得不错,自己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也因为是自己的选择、自己的心仪学校,无论将来多么困难,面临挑战时的心理承受能力会强很多,跪着走也会在微笑。
上完两期的培训课程,我和雯沟通了英语的后续培训,感觉领军博雅的难度还是达不到我们的预期,主要是老师中文授课,而且应试的色彩偏重;高中阶段依然是孩子们重要的语言积累期,磨耳朵和真正的能力提升还是我们看重的,至于应试,将来早一点晚一点投入,差别不大。这样商量之后,我和雯又想回到剑桥国际的轨道上,因为孩子始终喜欢Serena老师的授课方式和水平,关键雯的两个伙伴都国际了,ZZ上完第一天的领军博雅英语课,就觉得简单,雯虽然没走国际,但是对英语的投入和培训还是想别拉得太远,纯英文授课环境还是必须的。决定之后联系了课程顾问,雯开学插班进入CAE的培训班级,虽然已近开课11次了,但是雯跟上应该没什么问题。
数学的课程还在想是跟创新班or一对一,高中入学后是什么情况暂时还不知道,雯如果住校,周末回来的时间肯定比较紧张,高中还想捡起舞蹈,所以肯定要综合考虑路程和精力的问题。中考一战,我个人觉得辅导班的作用因人而异,孩子们不断练习的知识点其实学校都有涉及,真正起影响作用的是每个孩子处于active的程度,她吸纳和消化了多少。周围有一个想保持不报班奇迹的朋友,初中三年没有放弃舞蹈和钢琴,两年都是素质教育,每天10点前睡觉,但是压腿的时候都会背会儿单词,初三一年重点刷题,564分的成绩去RDF都可以,但是依然选择留在了BDF,她的case说明,刷来刷去很多都是重复功;那天和她妈妈聊天,知道了压腿都不忘背会儿单词,就明白了这种状态的孩子,结果不会差。
中考结束后,和雯几乎没有在家好好做饭吃饭,每天的行程都比较满,洁和奇都从美国回来了,必须在工作之余做好接待工作,而且两个人没有交叉,我都要安排好不能怠慢;学校里的事情也出奇得多,眼瞅着快放假了,课也结束了,应该要松口气闲下来了,没有;依然日程紧张,不过一种特别充实的感觉。
昨天刚刚陪奇从平遥回来,这一趟的3天行程真是温馨充实;短暂的半天单独活动——清新风格的午餐、晋祠的古树震撼、晚餐的全家福;和姑姑一家的团聚更是让我和雯感受到亲情的和谐与温暖,又是十几年没见,共同的职业、共同的话题,好开心的一次相聚。
平遥之行应该是重温,想起2002年之前和琳家一起我们四个人的旅行;也是琳安排得特别好,我一路都没有操心;这次更是,从交通、饮食、景点、住宿、演出,我一样都没有介入,但是琳依然那么能干,把什么都弄得妥妥的,请的导游都是接待国家级领导人的,也是让雯感慨——第一次体会这样好的旅游感受,当然全程都是为了奇的一家特意安排的;而且雯和木兰第一次长时间接触,两人同岁,相差8个月,木兰的tough和贴心是给我们印象最深的,照顾起小brother来,特别像模像样;看到雨中木兰给雯打伞的场景,我也是很为这个小姑娘的品格感动到了,太为别人着想了,而雯就是那个受照顾的小女生,呵呵;相信雯虽然和木兰接触并不多,但是这些细节她会记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