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2022-05-18 15:25)

接到幼儿园的约稿,我浏览了给女儿记录的博客——从入园到大学16年,是我有生以来坚持最久的一件事情;是妈妈这个角色赋予我力量和韧性,更是当年与幼儿园网络互动过程中的一份启发;翻看起那段日子,幸运、感动、美好充盈着我的内心,毫不夸张地说,截止目前在女儿整个教育链上,学前教育这一段,理念最专业、教育最到位、生活最无忧、与老师互动最频繁,没有之一。

女儿是插班入园,适逢我即将离开去国外学习,园里人性化地同意了我们的7月份提前入园,只为孩子能够在妈妈离开之前顺利度过自己的“第一坎儿”——入园焦虑。巍巍老师在这个时期对孩子和我的影响最大;女儿紧张不安的时候,是她的拥抱抚慰孩子赶走害怕,在我坐卧不静的时候,是她及时的照片如同延伸的眼睛,看到了孩子的逐步适应。很快女儿入园用飞吻代替了哭啼,我开始头疼如何面对即将到来的分别;巍巍老师在家访之际很智慧地帮我出主意:思念不一定意味着痛苦,也可以是美好的期待,告诉她下雪的时候妈妈就会回来了。按照这个思路,我给女儿提前打“预防针”——穿上那件绵羊的冬服妈妈就回来了;尽管做了一些准备,离开当天,女儿哭着要穿那件棉衣,以为这样妈妈就可以不走了,最后是那

(2020-01-26 14:41)

时间过得很快,雯又一个学段的生活结束了;这个学段,更是和雯沟通联系主要靠周末,平时也不敢太打扰她,不顺心的时候孩子自然会找我,按群里妈妈那句话——如果没有消息,说明一切安好;和雯的周末亲近沟通依然比较顺畅,而且发现她的价值观和思想更沉稳深邃了,已经基本不需要喂养鸡汤了,我需要给她的就是鼓励、认同和解压;如今的孩子真的什么道理都明白得差不多了,就看怎么执行和管理自己;好在十一学校是个优秀扎堆的集体,雯每次都说:妈妈,晚自习真的没有人看手机,大家都那么爱学习;这一点也是让我们做父母放心的地方,真是把孩子交给学校就好。这个学段唯一让雯纠结犹豫的就是退掉自招的人越来越多,一方面选科会限制某些人参加自招;二来课程的难度也真的不是适合所有孩子;不过真正让雯想放弃自招的原因,恐怕是各种针对自招课程的考试接踵而来,她觉得这个过程很受虐吧;雯在提出退自招之前,也找老师聊了,主意都是要自己拿;退掉之后,咨询师专门找雯,鼓励她继续参加考试,学校允许不参加课程,也能考试;雯因为和英语辩论赛冲突了,没有参加考试;在雯结束自招课程不久后,教育部就推出了今年的高考新政策——强基计划

(2019-05-22 19:22)
标签:

成长

5月14日雯学校举行家校论坛,我特意拽着雯爸爸一同和我前往,平时他工作太忙,错过了很多陪伴孩子的时机,但是父母的首先成长与学习,还是希望他需要认真对待,尤其是十一学校支持爸爸参与孩子的教育,他也成为了家委会成员,我们需要带头参加学校的这些活动。

和雯爸爸早早地就来到了学校,提前进去和闺女碰头后,我们来到食堂,她继续研究性学习旁听答辩;学校食堂的条件真是不错,每个餐桌上居然有餐巾纸,也是惊到我了。

学校比较用心地筹划了这次活动,提前匿名让孩子们写了明信片——给父母的话;活动开始一直在播放这些明信片,一张一张拍摄,一张一张呈现,吐槽一下现在孩子的笔迹,大部分字体都不太清秀或刚劲有力;雯没有告诉她写了什么,只是说自己也参加了这次活动,不过英文算是她给我的提示吧,再加上笔迹的熟悉,我一眼抓住了孩子写给我们的明信片。

标签:

杂谈

为了准备5月中旬的家校论坛,我们再次相约十一学校咨询室,一起商讨论坛的组织模式;张青老师和候老师已经为论坛内容搭了框架,学校再三考虑,还是决定主导论坛的导向,而不是完全交给家长们自由沟通和分享。那天的商讨从4:30一直进行到7点,期间我们很认识地分析了每个年级的困惑和需求,侯老师指出孩子们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适应+巡航,咨询师会结合真实案例,将家长和孩子们可能遇到的困惑及解决应对办法打磨成20分钟的报告,让家长懂得支持型家庭的操作办法和方向,这种认真商讨家校合作的感觉真好,也是我内心认可和喜欢十一的地方,真高兴能够通过这种方式接触到学校的理念和更多优秀的家长。

那天交流的一个中心点:直升的孩子和起点(后进来十一)的孩子相比,高考成绩比不上起点的水平;大家就这个问题一直探讨根源,原本直升的孩子不需要经过中考的刷题,省出一年的时间为高考积累,但是到最后却很奇怪地超不过起点的孩子;我当时的看法:直升的孩子在学习态度和努力程度上始终没有达到5档,就好像汽车从来没有在这种强大牵引力和加速度下行驶前进,自然后劲儿不足。当晚结束会议后

(2019-04-21 14:59)
标签:

杂谈

上周六家委会如期举行,本次的主题是商讨5月份举办家校论坛的筹备工作,十一学校提出——建设支持型家庭的构建;邀请了原点咨询中心的老师介绍活动初步设想。

(2019-04-08 23:12)
标签:

杂谈

从上学期开始,十一学校组建了高一年级的家委会,起点和直升的家长都在里面,我和雯爸能入选主要依赖欣怡在学校的良好综合表现;这个月,我们又接到了通知:本周六上午召开家委会,除了沟通孩子的家校情况,还布置了一个调查议题——您身边的优秀年轻人有哪些过硬的素质?他们的成长历程有什么关键因素,尤其是亲子关系上?

十一学校没有行政班,平时和老师的沟通真的很有限,好在我一直比较放心雯,知道她在学校会努力地前行;学校的理念是每个任课老师都了解孩子的情况,问哪个老师都可以,我是那种不想麻烦老师的家长,如果孩子没啥大事儿,是想不起来主动和老师联系的;不过我还是很珍惜每次去开家委会的机会,不光把自己孩子的问题和情况进行沟通与反馈,而且也希望和老师家长探讨一下孩子们面临的重要事情;比如这次的议题,让我感觉家委会主管就很关注孩子们现在的素质积累会对未来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准备先反馈雯近阶段的困惑和进步:

(1)多任务并行处理时的紧张慌乱心态

有一次我问雯,现在在学校有什么困难或不开心的地方?雯说:一碰到有很多事情需要同时完

标签:

杂谈

雯一个学期挺辛苦,周一到周五在学校,基本都是11点以后睡觉,早晨估计能略微晚点起,6:30之后;周末回来,补补觉,写写作业,周日还有CAE的课程;上个学期因为车子周五限行,我基本都是晚上9点左右才能接上雯,她就在图书馆自习。也不晓得为什么那么心疼现在孩子们没有时间放飞?高一寒假,想着能带雯出去转转,原本打算带雯去上海看看,顺便走访几个知名高校,雯一直说想去上海读大学的,另外小家伙还想去迪士尼。

 考虑到上海的气候还是有点冷,而且那些高校并没有那么足够吸引人,所以看到学校工会寒假旅游路线,我和雯对马来西亚的沙巴岛感兴趣了;跟团游最满意的土耳其之后,又经历了一次泰国,彻底不敢随意报团了,同行的团友素质对我们的出游还是很有影响力的。跟着学校的路线价格上能优惠些,关键团友都是高校教师,可能相处起来也舒服一些。4680元的团费6天海岛游;几天的行程虽说酒店没有想象中四星级水准,团餐依然不能报太高希望,但是不到30人的旅行团,大家相处真的很和谐,坐车吃饭闲逛逗乐都是欢声笑语,气氛相当融洽。

 沙巴岛很抢手,原本已经满额了,和旅

(2018-11-13 23:06)
标签:

杂谈

雯进入十一的身份是起点班,每次开会都是直升和起点分开的,孩子们学习的层次和进度差别都很大,这样一个群体,想要排名,难度可想而知,但是偏偏家长们对排名最关注,学校估计找了一个大数据研究团队,专门讨论如何折算各种层次;今年段考结束,迎来了十一第一次家长会,一个没有行政班的学校,是如何开家长会呢?我很好奇,也如约走进了图书馆二层报告厅,那个我们曾经聆听校园开放日介绍的地方,一个有着曲面液晶显示屏的会场。

   在进入家长会的前一天晚上,我和雯聊起小时候舞伴KX的成长,觉得她自六年级进入国际学校以后变化特别大,如今攀岩、辩论、绘画、舞蹈,各方面都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忍不住和雯感慨一句:KX成长得真好!微信那头,雯发了一张图片,落款:我也成长得挺好的!定睛一看,小家伙在十一强手如林的地盘上,居然拿到了一等奖学金,原本只知道她在自己的层级上表现不错,但是我们根本不是多科高层的学霸呀,怎么可能会有这样的意外呢!记得开学初看到十一关于奖学金的评定规则,主要是根据绩点,我没细看,因为觉得和娃关系不大;雯段考卷面的成绩并不那么科科

(2018-09-02 08:04)
标签:

杂谈

31号陪雯办理住宿,因为晚上6:30住宿生要开会,所以雯要求下午再报到;午饭后直奔学校,十一硬件条件不错,包括住宿,宿管老师很和蔼可亲,一接触就感觉到了亲和力;报到很简单,500元现金买了床上所有用品,需要晾晒清洗之后用,9月1号开学典礼,所以提前带了自己的用品,准备让雯直接当晚住下;屋里一共三个人,雯在上铺,实木床很结实,旁边就是本楼层自习教室,洗衣房几乎在隔壁;洗澡如厕洗漱,三块地方分别独立;每人有柜子、分享书桌;走廊铺地毯,每层三部电梯,校园卡一刷,每人一个充电柜;楼下有超市,刷校园卡,价位不贵;雯除了有点担心自己不适应,会想家,其他都很满意。

http://s8/middle/001I6V2hzy7niUA4GESae

其他两个舍友上午就报到了,而且参观了图书馆和国际部,照片非常漂亮,也很想重新上一次高中;雯第二天跟着伙伴参观了学校很多地方,条件真得是棒。

http://s8/middle/001I6V2hzy7njkIHsKyde
(2018-08-12 18:05)
标签:

杂谈

这个暑假孩子们都中考结束了,读书会的活动打算继续;于是先筹划了7月份的一次——望京漫咖啡的讨论:热议“寒门再难出贵子”,准备了北大才女刘媛媛的演讲视频,可能因为孩子们中考紧张复习,停了1年的缘故,那天下午每个孩子的状态都不是太好,只感觉JY还比较认真,讲得内容比较有深度和条理性,雯和XX的态度有点敷衍,内容准备上明显不足;那天我也感觉到了自己指导孩子们挺困难,好像自己也不在状态;想想一路坚持下来,孩子们在妈妈面前演讲,说给谁听,都觉得孩子们真是乖乖女呢!那天之后,我们交流了今后可能引入的新元素——嘉宾或者较专业的人士来充实和丰富提高我们的活动。虽然也听到了其他妈妈的一些声音,觉得孩子们如果内驱力不够的话,效果也不会太大;不过我们四个妈妈倒是挺心齐,一致认为这样的活动既促进了相互之间的交流,又分享了各自熟悉领域的信息,而且孩子们确实一次比一次棒;尤其是8月份的这次活动之后,我更加坚定了一直走下去的信心。

http://s8/middle/001I6V2hzy7mMcqtICW56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