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p3_pstatp_com/06a3b23bc308b7b849a67c9a61132d63.jpg现在仅3千
吴强,36岁,在蓝灯出租车公司上班,入行13年,见证了该行业兴衰。以前月净收入上万,现仅3000多元。图/耿志方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糟的时代;这是智慧的年代,也是愚昧的年代;这是光明的季节,也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也是失望之冬;我们拥有一切,也一无所有……
——狄更斯《双城记》
有时十几公里遇不到一个乘客
作者 彭玲玲
我约吴强(化名)在雨花亭沃尔玛4楼的海底捞火锅城见面。
他下班交车后,用打车软件从马王堆打了个“滴滴快车”赴约。
“为什么你也用约车软件?”
“比出租车便宜。”他毫不忌讳,但也不认为”快车“补贴会持久,有出租车前车之鉴。
1
出租车生意已变得越来越差,这出乎吴强预料。
他满以为情况会越来越好,至少,应该有起色,但事与愿违。
吴强,36岁,在蓝灯出租车公司上班,入行13年,见证了出租车行业的兴衰。
这天他是白班,从早上5点到下午5点,忙活12个小时,却亏了17块钱。
因为公司检车,耽误了时间。
把车开出去,一天至少毛利300元才保本——200多元份子钱,然后是汽费用,还要吃饭,像每天背着债务在跑车。
现在长沙大部分的士司机,白班一天平均毛收入400元左右,晚班得加长工作时间,收入才会多些。
吴强每个月赚3000多元。他有两个女儿要养,一个5岁,一个2岁。除此之外,他还得每月还2000多元房贷。
幸好老婆在黄花机场上班,工资比他高。
朋友尚先生,同样是的哥。以前每天把闹钟定在早上5点多,一天下来收入还不错;现在他把闹钟定到凌晨3点,把车开到街上,半个多小时接不到一个客。
2
20岁那年,吴强成为一名货司机。3年多后,货的改制,转成的士。
当时车牌不值钱,吴强用15.5万元承包下车辆的经营权,期限是4年。
那年刚好非典,街上打车的人不多。可是吴强年轻,冲劲足,一个人开全班,一天工作16个小时。
当时的士起步价8元,1.8元一公里,吴强一个月净赚一万多元。
“你那时算有钱人吗?”
“算高收入者了,那时的钱值钱,不比现在。那时民工工资30元/天,服务员是800元/月,长沙白领大概也就2000元/月,我干一个月相当于他们干一年。”
回忆起以前的生活,他掩饰不住脸上的兴奋。
一年半后,吴强在长沙马王堆买下第一套房,现金付款。
后来生意越来越好,这个行业进入黄金期。
2006年,他的出租车承包时间到期,不得不换车,这时的承包价涨到20万元,车牌价值至少8万元。
“这就像门面转让费,生意好,固然什么都涨价。”他有些无奈。
之后,为了把“摩的”淘汰出市场,的士车调价,3元起步,接着又调到6元起步。2010年到2012年,街上的出租车供不应求。
生活越来越忙碌,把车开出去,是一个接一个的乘客。月收入仍然上万,但钱贬值了。
吴强用接下来赚的钱,又买了两套房,分别在星沙和南郊公园附近。
2012年,在“公车公营”政策推出来之前,他卖掉了自己的车,成为长沙市第一批“公车公营”的士司机。
长沙客注意到,所谓的“公车公营”,就是公司化运营的模式,与挂靠经营最大区别是,出租车的经营权、车辆将归公司所有,由公司出资购买并实际经营,且经营权不得转让。
三套房产,再加一份稳定的工作,生活似乎高枕无忧了。
他开开车、养养鱼,偶尔还炒炒股,要是一直是这种状态该多好。
直到打车软件出现。
3
吴强不排斥打车软件,也不主张针对专车司机的极端行为。
两年前,他开始使用“快的打车”,那时他一个月拉数单,总是排在长沙市第二名或第三名,被奖了七八个电饭煲,还有一堆购物卡。
但后来软件补贴取消,他也不再接单。
打车软件出现,长沙市也增加上千台的士。这个行业逐渐降温,收入慢慢降低。
他也犹豫过,想过辞职,去开神州专车,甚至参加了那里的培训,末了,领导劝他,说出租车行业大环境肯定会变好。他信了。
没想到,现在已举步维艰。
“会继续干下去吗?”
“年后再看,不知道路在何方,想等个结果。”末了,他又补充:“估计年后会有一大波的士司机辞职。”吴强无奈地笑了笑。
“想等什么结果?”我问。
“希望能降低上交的‘分子钱’,希望上头对专车早进行法律定性。”
“部分的哥最近在五一路上闹小情绪,你参与了吗?”
“没有,那时我在岳父家喝酒。”
他戴着细细的黑框眼境,穿着黑色外套。闲了就不停地玩手机。他的手机里下载了不同的打车软件。
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快,有了越来越高的大楼、越来越堵的交通;有了地铁,人们的出行也有了更多元的选择。
按照吴强的话说,以前乘客都是有钱人,现在多是普通人。但生意还是越来越清淡,有时把车开到街上,十几公里遇不到一个客人。
现在的士车转让几乎无人接手,车牌更是一文不值。
吴强早已不像当初那么拼,晚班时,他会提前下班。赚得那点钱,换不来透支的健康。
他从一个高收入者变为中等收入者,最后沦为低收入者。
可他还是喜欢这一行,因为自由,不用朝九晚五坐班,可是“这个世界会好吗"?
最后他说,“对于出租车这份工作,我越来越像个打酱油的人。” (长沙客微信号:thechangsha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