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峰的追求------何志铭
(2013-09-26 23:46:28)
标签:
何志铭中央电视台延安歌舞团西安音乐学院文化 |
胡晓峰的追求
胡晓峰,延安歌舞团专业作曲。我与他结识起因是电视片《陕北父老》中主题歌的创作,歌词是曹谷溪先生创作的《陕北婆姨陕北汉》,起先是别人已经写好唱了个小样,我觉得不满意。谷溪先生说另外一人也写了曲,我一听与我想象中的陕北大致相同:苍凉雄浑而不屈不挠,贫穷苦难而不怨天尤人。起点高阔,落脚细微,是一首紧扣主题激动人心的好歌。此曲的作者就是胡晓峰。
那年晓峰到西安,借人家的合成器完成了MIDI(电脑编曲)的制作,他住在什么破旅馆内,我已记不清了。电视片的音乐只起个陪衬作用,我们没太注意他。只是在西影录音棚内录音的那一晚,我们两人吸了六包烟,工作到天亮没有烟吸了,急得团团转。
我与晓峰有许多共同点,那时都没钱,也不计较钱,只是酷爱艺术,在长达两个小时电视片的音乐创作中,晓峰的酬金也只是几百元钱。他从没讨价还价,从那以后,我觉得晓峰是个好人,可交。况且在艺术方面,他精于探讨,不自大自狂。一有好的建议立即付诸行动,于是合作起来分外自如。
后来中央电视台审看《陕北父老》,将两个小时长度改为一个小时,于是音乐被一段一段分切,常常是无头无尾。他几次与我言及此事,一脸微笑中不无痛惜,我知道自己干了一件对不起朋友的事。
其实晓峰在与我合作前已是成绩斐然。由他创作电视连剧《走出黄土地》音乐,除多次在中央电视台播放外,还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让党和国家领导人观摩了此片,并获行内外人士好评。后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希望工程大型义演晚会”时,丁玲的女儿创作的芭蕾舞,专门提出要《走出黄土地》的作曲来创作音乐。再后来他参加了此次义演的创作,酬金由他资助了内蒙的一位失学儿童,每年他都能收到这个孩子的学习成绩汇报。这些情况是我们合作很深以后才渐渐知晓的。一个人有成绩,但从不自夸,而是默默地在自己的艺术世界里耕耘。这一切都告诉我,晓峰这个人是真朋友。
去年我在延川拍完了《情归何处》的陕北外景,途经延安时,他已将全片音乐写完。我听了觉得很感人,同行朋友们也是一致看法。在西安我将全片剪完,经过认真思考后,觉得这音乐应大改,因为一部片子的音乐应该与这部片子整体风格相吻合。高于片子的音乐创作这种例子很少。可晓峰已付出巨大的劳动,真有些不好开口。最终我决定去和他讲。因我毕竟不是专业人士,我就带了些音乐磁带,讲大体是这等模样。后来我听他讲,他爱人说人家带这么多音乐带给你听,是否不信任你,晓峰只是淡淡一笑……
胡晓峰是陕北子洲人。少年时家境贫寒,随父移居甘谷驿读书。他说那时穷得连5分钱一份菜也买不起,每顿都是自带的酸菜泡玉米团子,度过了困难的日子。后来考入西安音乐学院,毕业后进延安歌舞团。
歌舞团没啥事,大部分人较闲,但晓峰很忙,每天五六点就起床工作,给人的印象似乎很赚钱。那一日,他与我在歌舞团门前一小饭馆吃便饭,团内一青年像是微醉,持杯走近晓峰跟前说:“胡老师,哪天我没饭吃,到你家门能不能给口吃的?”晓峰笑答:“不行!”我知道,行是不行,不行才是行,行可能是随口的应酬。其实晓的生活甘苦只有他自己知道。
晓峰的音乐创作,有激情能摧肝裂胆,震撼人心,有悲愤能令人柔肠寸断,不忍耳闻。这一切都与他个人的艺术修养和生活经历有关。他身居陋室,心怀天下;他藏起自己的痛苦,给艺术作品插上美妙的音乐翅膀,飞向广大观众心灵深处,这种忘我的工作与艺术激情,深深地感动了我,也让我写下以上文字来描绘晓峰,我们共同拥有的艺术铮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