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季鸾先生陵园设计理念说明

标签:
王氏西安大公报陕甘宁边区政府三绝碑 |
尊重一九四一年先生在西安下葬的陵园,因它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文物价值了。
因此对长安县墓穴建筑与地面墓碑等一砖一瓦,全部搬到榆林新墓园。现墓碑镶入新墓前照壁正中。
总体构思按中国陵园中轴线与“阴宅三要”要求。四通八达,紫气东来,背靠隆起等基本要求设计。
陵园大门简约大方,也可有些日本风格,因先生曾留学日本,受一定影响,以木
一进大门左边有握毛笔书写铜雕,中间偏后大型铜雕“大公报”一张(1902年6月17日),右边有一册“季孪文存”(精装台湾
穿过中线上的铜雕“大公报”,是先生在汉白玉台上的坐像,公让可代表先生和蔼可亲,长衫布鞋国士形象。左边六间厢房为遗物展室,右边六间为纸质实物展室。左右厢房也可开辟出一两间为办公所用。
穿过先生坐像应为墓莹。但风水忌直通阴宅,以照壁挡住,中可用长安县旧墓碑,左壁可刻先生遗言,右壁可刻先生所发民国第一张电文。
穿绕过照壁由台阶而下,就应是墓穴(先生遗躯安息地),首先一定要把长安旧墓一砖一瓦全部拆回,重新拼装,修旧如旧,为半地下开放式。采用玻璃圆顶(苍穹式)采光投射地下,从墓穴内穿中线可由地下拾阶走上路面。
墓地左右为曲式回廊碑林,左为陕甘宁边区政府,毛泽东、周恩来、邓颖超、董必武等;右为国民政府蒋中正、林森、于右任、陈布雷、胡宗南等悼词与挽联石刻碑林。
从墓地继续向中线走上台阶为一休息亭,大体仿西安革命公园先生碑亭,内可用原西安墓地墓表,供游人在亭内小憩。
走过碑亭再可分左右石阶而上,为张
这是一些粗略的想法,供家属与与政府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