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程砚秋大师为何特别钟情《锁麟囊》

(2024-10-27 22:53:48)
分类: 文艺随笔

程砚秋大师为何特别钟情《锁麟囊》

京剧艺术大师程砚秋是特别钟情《锁麟囊》的。

这种钟情起码反映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锁麟囊》是程砚秋先生亲自提议由剧作家翁偶虹先生为他量身打造的剧本。据翁偶虹先生说,1939年上半年,他第一次给程砚秋先生写了一个描写当时酒楼女招待悲惨命运的悲剧《瓮头春》。程先生读过剧本后,很肯定,却不准备立即进入排演,其原因在于“自己演出的悲剧太多了”,想请翁先生“排一出适合我演出的喜剧”。《锁麟囊》就是应这种需求而创作的。

第二、《锁麟囊》题材是程砚秋先生酝酿已久并且首肯的。当翁偶虹先生欣然同意为程先生创作喜剧剧本,同时又提出“选材需要时间”时,程先生立即打开书橱,亲自授予焦循的《剧说》,并指出转引的《只麈谭》那一段。翁先生很快浏览了一遍,当下觉得这个题材“天生是个好戏料”,于是欣然受命创作。

第三、程砚秋先生亲自参与了《锁麟囊》剧本重大修改。翁偶虹将剧本《锁麟囊》写就后,程先生非常满意,但指出有两处需作修改:一是“三让椅”。当赵守贞确认佣工薛湘灵即是当年赠囊的恩公时,要将其座位从下座,换到客座,最后换到上座!二是建议翁先生在已写就的唱词中,根据人物的性格,安排一些长短句 ,以便更好地表现薛湘灵这一人物复杂变化的多面心理,同时也便于自己创出更加灵动变化的唱腔。翁先生因此在《锁麟囊》中多次突破京剧传统唱词“三、三、四”的字数限制,而改成灵活的长短句,从而为程先生创造新腔奠定‘个基础。最典型的例子,是在末场薛湘灵向赵守贞陈述往事时唱的:“在轿中只觉得天昏地暗,耳边厢,风声断,雨声喧,雷声乱,乐声阑珊,人声呐喊,都道是大雨倾天”;“轿中人必定有一腔幽怨,她泪自弹,声续断,似杜鹃,啼别院,巴峡哀猿,动人心弦,好不惨然”;“还有那夜明珠粒粒成串,还有那赤金练、紫瑛簪、白玉环、双凤錾,八宝钗钏,一个个宝孕光含。”剧作家翁偶虹先生写的这些类似长短句的唱词,文字俏丽,对仗工整,而且长句短语皆押“言前辙”,平仄协调、音节铿锵,文字太讲究了。于是程先生就能够得心应手地为观众安排不同的悦耳唱段,又驾轻就熟地安排灵动的不同身段,舞台调度也变得异常灵活,从而打破了过去青衣这一行当只能唱不能动的传统。

第四、程先生为《锁麟囊》苦心设计唱腔堪称天籁之音。程先生用了一年的时间,午后得暇便到北城三海阒无人声之地,面对烟波浩渺,创唱腔,定宫商,倾注心血。而每有佳音妙腔,他立即去往前门外大马神庙,就正于“通天教主”王瑶卿先生,一经点拨,又更上层楼。

第五、程砚秋先生率领秋声社于1940年4月29日首演《锁麟囊》于上海黄金大戏院,其盛况可谓空前绝后。首先是连演10场,观众爆满。后来剧团换戏,用程先生最拿手的全部《玉堂春》替换。观众来信:不满意,仍要求继续演出《锁麟囊》。剧团又排出10场,依然满足不了沪上观众的需求,再加演5场。至此,共演25场,场场爆满,一票难求,在京剧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

第六、20世纪50年代,《锁麟囊》被有关部门认为是“宣扬阶级调和论、歌颂地主阶级的大毒草”而遭到禁演,程砚秋大师因此背负了诸多委屈。程砚秋大师先是改戏,期望戏改局能够高抬贵手,结果上交送审又石沉大海。1956年要给程砚秋拍电影,程砚秋本意想拍《锁麟囊》,但由于“阶级调和论”大帽子卡着,《锁麟囊》不可以演,更不允许拍。程砚秋曾经希望把这个本子交给戏曲研究院,希望他们能够改好后由他来演,可是这个戏很难改到符合当时的政治需要,因而这个戏的命运就是从来也没有被改好过。程砚秋因此把戏改局戏称为“戏宰局”,不料竟因此句大实话得罪了很多很多人,尤其是得罪了戏改局的领导。1958年3月,就在程大师去世的前两天,某负责人到病房探视,程大师在极其衰弱的情况下又再度提到了《锁麟囊》,来人一点没有客气,斩钉截铁道:《锁麟囊》这出戏是不能再唱了。这无异于催命,。大师一直惦记着的《锁麟囊》,至死未能开禁。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重新审视一下《锁麟囊》。

京剧《锁麟囊》主题是种福得福,好人有好报。故事有喜有悲,结局皆大欢喜;主题劝人为善,知恩图报;间或讥刺“势利小人”。应该说,《锁麟囊》是一出非常平和的戏,之所以久演不衰,传唱至今,其生命力就在于它取材的故事曲折感人,给人们留下的印象太深刻啦!

京剧《锁麟囊》的文学品位之高在京剧剧目中堪称执牛耳者,妙词佳句层出不穷,段落结构玲珑别致,情节设置张驰有度,如此功力,非一般作者可为。翁偶虹写词突破传统,程砚秋精心设计唱腔,珠联璧合。剧中的每一段唱,都可以说是名段。而且戏词写的太有味道了,“春秋亭外风雨暴,何处悲声破寂寥。隔帘只见一花轿,想必是新婚渡鹊桥。吉日良辰当欢笑,为何鲛珠化泪抛?”,在剧中,像这样的唱词俯拾即是,《锁麟囊》真是一出精品剧。

京剧《锁麟囊》是集程派艺术之大成的剧目,是程砚秋大师的代表作品,也是程砚秋的巅峰之作。《锁麟囊》的唱腔与众不同,其唱腔清楚委婉绝无仅有,是所有剧目中最有特点的一个。《锁麟囊》是程派剧目中独居魁首的一出京剧,在整个戏曲界的地位都举足轻重,属于程派的看家戏。

“戏好、唱腔好、剧本好,《锁麟囊》可以说是京剧旦行里一部什么都好的戏。”梅派名家史依弘说。《锁麟囊》被称为“集程派艺术之大成者”,而作为梅派大青衣的史依弘不拘流派大胆挑战,也获得了戏迷的肯定,她出场与谢幕时热烈的掌声和叫好声便是证明。

一出《锁麟囊》不知唱红了多少程派传人,一句“春秋亭外风雨暴”不知倾倒了多少戏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