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锡剧彬彬腔代代有传人

分类: 文艺随笔 |
正是这个原因,我对无锡锡剧院“彬彬腔”的一代宗师王彬彬先生情有独钟,对先生怀有深深的敬意,并为他的传人、传人的传人对“彬彬腔”的成功传承击节叫好。
王彬彬先生1921年8月出生于常州市金坛区西旸王巷村。14岁那年,他拜滩簧艺人朱仲明为师,后又向锡剧老艺人韩源生、周宝祥、李如祥等学艺。19岁便红遍上海滩。抗战时期,还参加过新四军地下交通站苏州顾嘉生的滩簧戏班演出,以唱戏帮新四军送情报,掩护伤员撤退。1959年6月,因文化部调地方戏进京汇演,锡剧《珍珠塔》让他一举成名。1960年曾出席全国文教群英会。先后主演了《珍珠塔》《孟丽君》《拔兰花》等70多个剧目。因肾衰竭于2008年7月26日在无锡家中去世,享年89岁。先生曾为毛主席、周恩来总理等国家领导人表演过锡剧,周总理称赞其“字正腔圆,别具一格”。1961年锡剧流派会演及1964年江苏省第二届戏曲会演中,先生均以主演《珍珠塔》饰方卿而获一等演员奖。先生擅演小生戏,兼演老生、花脸。勤奋好学,刻苦实践,博采众长,功底深厚,以唱功见长,逐渐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彬彬腔”。
小王彬彬王建伟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对“彬彬腔”的特点作了如下概述:
我父亲天赋异禀,勤奋好学,“彬彬腔”是我父亲长年舞台生涯研磨与实践、传承和创新的收获。“彬彬腔”的特点一是音域宽,高低音的跨度能达十四度,比常人的演唱音域要宽得多。二是音色美,高音明亮、低音浑厚,高低音过度自如,华丽多姿。有“声如鼎钟,清亮悠远”的美誉。三是吐字如珠。喷口恰如其分,咬字正、吐字清、送字远。形成铿锵豪放的演唱气势。戏曲大家阿甲先生赞誉“辞情咬字正,声情意味长,低回流水细,高亢云飞扬”。他起腔的高亢、落腔的委婉,气息充沛,喷口得当,刚柔相济的演唱风格,使其声腔有格外别样的艺术个性。观众看我父亲的戏,不用看幻灯,光靠听便全懂了。人物塑造上,以正面人物为主,表演风格规范、大方,注重传统。这些特点使彬彬腔成为锡剧中最受推崇的流派声腔。
出于对彬彬腔的推崇,我曾经有幸多次观赏了老艺术家王彬彬及其传人的《珍珠塔》等剧目的精彩演出。
记得最早的一次是1982年春节前,无锡市人民政府率领以无锡市锡剧团为主的慰问团赴徐州百里煤田作慰问演出。在徐州贾汪附近的董庄煤矿大礼堂内,老先生与其子小王彬彬先后登台,演出了他的拿手好戏《珍珠塔》。尽管徐州当地热衷的地方戏是江苏梆子、柳琴戏,但先生的精彩演出仍然赢得了一阵又一阵的喝彩掌声。团内演员袁梦娅因为在电影《二泉映月》中饰演的琴妹真实、自然、朴实,毫不矫揉造作,尤其是她在片中所演唱的那首《小小无锡景》,更是声情并茂,清丽柔美,令人听后为之沉醉:小小无锡景,太湖鱼米乡,青山绿水好呀,好呀好风光,好风光呀好风光,风光虽好人心酸,琴妹卖唱诉衷肠……《二泉映月》上映后,袁梦娅因此走红。她在影片中所呈现的很质朴的美丽,也深入到了观众的内心。她由此成为了80年代影迷所喜爱的一位美女明星。在晚会上,当然也受到这儿矿工们的追捧。应热情的观众要求,在晚会上也作了精彩的演唱表演。
第二天清晨,天寒地冻,无锡慰问团即将离开董庄煤矿前,在剧团的住地,王彬彬先生接受了我的采访。其间,他还特意叫来他的公子”小王彬彬“王建伟,和”琴妹“袁梦娅,要他(她)俩一同来”与记者见见面“。
面前站着的一对青年人当时显然还有点清涩腼腆,直觉告诉我“这就是天生的一对”。这几个字几乎要说出口,但又打住。究竟是这两个年青人早已你情我愿,还是老先生特意巧作安排,抑或是我未说出口的一语成谶,王建伟和袁梦娅后来竟然真的成为一对恩爱夫妻,而且成为享誉海内外的锡剧名角。
常州是锡剧发源地之一,于我而言,在工作岗位上能欣赏到像王彬彬、梅兰珍这样的锡剧宗师级大家的精彩表演并非特别难的事。先生健在的时候,只要常州文化界有重大活动特别是与锡剧有关的,他必定大驾亲临,共襄盛举。记得有一次锡剧节,他与梅兰珍(常州武进人)在常州红星剧院共同表演了锡剧传统剧目《双推磨》,他二人分饰了何宜度和苏小娥。当台上唱到“推呀拉呀转又转,磨儿转得圆又圆。一人推磨像牛车水,两人牵磨象扯篷船。上爿好像龙吞珠,下爿好像白浪卷。推呀拉呀快又稳,磨儿转得像车轮。多谢你来帮助我,叔叔真是热心人。”时,台上台下几乎和成一片,场面十分火爆。
如今,王彬彬先生虽已作古,常州与无锡这两个最早的锡剧发源地,彼此之间的文化交流特别是锡剧艺术的交流切磋从未间断。
2023年8月,常州市举办锡剧发展大会,全国7位戏剧梅花奖得主“会”聚龙城,联袂打造顶流连台锡剧好戏。15家锡剧院团长和10位省内外戏剧研究专家学者,围绕传承和发展共话锡剧艺术。10月7日起,22台优秀剧目在常州市各辖市区及常州经开区进行展演。作为锡剧发展大会优秀剧目展演活动之一,去年10月18日晚,“小王彬彬”父子在常州大剧院大剧场又同台共演锡剧《珍珠塔》。《珍珠塔》是常州人常听常看甚至传唱的曲目。上世纪80年代,由王彬彬、梅兰珍主演的《珍珠塔》获得全国首届“金唱片”奖。此次演出的版本,是由无锡市锡剧院制作的新版《珍珠塔》,“彬彬腔”传人——戏曲“梅花奖”得主小王彬彬、“白玉兰”戏剧奖得主小小王彬彬(王子瑜)父子同台,共演方卿。
小王彬彬,国家一级演员,师宗其父“彬彬腔”,获中国戏剧“梅花奖”、上海白玉兰戏剧奖、江苏文化艺术茉莉花特别荣誉奖。
王子瑜(小小王彬彬),国家二级演员,“彬彬腔”第三代嫡传,获中国戏剧奖·优秀表演奖、上海戏剧白玉兰主角奖、全国昆剧大奖赛优秀表演奖。
说起王子瑜,大家不一定熟悉。但说起王彬彬、小王彬彬,大家一定不陌生。前者是锡剧一代宗师,后者是锡剧一代名角。而王子瑜正是宗师的孙子、名角的儿子。
虽然出身锡剧世家,但锡剧对于王子瑜可以说是“半路出家”。在回归锡剧之前,他在江苏省戏剧学校学习昆曲老生行当,毕业后还进了江苏省昆剧院,并出演了昆曲《1699桃花扇》。
祖孙三代同唱《珍珠塔》
正式回归锡剧之前,王子瑜正儿八经登台唱锡剧,只有三次。第一次,是在2008年,与爷爷、爸爸一起,那一次,他纯粹是“玩”,台上是爷爷、爸爸的天地,他就是凑个热闹。“当时,感觉唱出来的锡剧总不是那个调”。2009年,王子瑜与父亲小王彬彬再度登台演方卿,台上仍有父亲“罩”着,锡剧与昆曲不同的伴奏方式,让他总有些迷茫。第三次,到了2010年,中国(无锡)吴文化节的“压轴大戏”——流派荟萃《珍珠塔》,国内众多锡剧名家一起演出。王子瑜在那场演出中,与倪艺玲演《前见姑》。正是那一年,那次演出之后,父亲小王彬彬有了让儿子回来继承锡剧事业的打算。他对儿子语重心长地说:“你回来唱锡剧吧。你这个嗓子完全可以唱锡剧小生,唱小生就可以做主角,站在台中间!”父亲的一番话激起了王子瑜心中的水花。他仔细考虑了一番后,决定转行唱锡剧,当主角,接下这棒传承的重任。
王子瑜坦言:“从昆剧改成锡剧,障碍是肯定有的。表演不一样,唱腔不一样,行当也不一样。”直到今天,他还在实践中不断学习锡剧的点点滴滴,毕竟隔行如隔山,改行给他带来的压力是巨大的,而这一切也必须由他自己默默承受,慢慢消化。想当初,学习第一出大戏《珍珠塔》的时候,就是父亲一字一句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教给他,经过十年时间的磨砺,王子瑜身上已经积累了七八台大戏,有传统大戏《珍珠塔》《玉蜻蜓》《狸猫换太子》,也有原创新编大戏《二泉映月随心曲》《繁漪》《锡商》,还有正在创排的《泰伯》。
今年9月20日,在常州现代传媒中心金色大厅内,笔者首次领略了2024紫金文化艺术节新创剧目会演和”小小王彬彬“的风采。当时由无锡市惠山区锡剧艺术传承中心和无锡市锡剧院联合演出的原创大型现代锡剧《太湖春早》正是由”小小王彬彬“王子瑜领衔主演的;今天,10月17日,在常州凤凰谷大剧院内,能够再度与友人欣赏到小小王彬彬独自担纲主演的《珍珠塔》,更是喜不自胜,真为彬彬腔”代有传人,各领风骚“而欢呼。
笔者从有关方面获悉,尽管已被冠有“小小王彬彬”的称号,也有着家族的传承和加持,但王子瑜似乎更愿意做自己:“我不是一个喜欢接受安排的人。我唱的曲子和我爸爸、我爷爷都不太一样。我其实特别想做王子瑜!”
王子瑜认为,戏剧的传承是必须有传统技艺的继承,但是也必须有所创新。“我会努力的去学习前辈老师的东西,但不可能完全一模一样,因为每个人天赋条件都不完全一样。趁着年轻,还有些想法的时候,我想去尝试糅合一些不同的东西在里面。”
诚哉斯言!
愿锡剧”彬彬腔“代代有传人,中国锡剧永远繁荣昌盛!
2024年10月18日凌晨急就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