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围炉夜话》第一一九则
(2023-07-20 23:35:47)分类: 读书札记 |
读《围炉夜话》第一一九则
身不饥寒,天未尝负我;学无长进,我何以对天。
【译文】身体没有受到饥饿寒冷的痛苦,这是天不曾亏待我;若是我的学问无所增长进步,我有何颜面去面对天呢?
【一得】中国传统文人是快乐、超俗,抑或痛苦、压抑,现在已难以说得清楚。那代文人即便在生活安逸、仕途得意时,心中也常存为天地立心为万民请命的忧患意识,而在陡遭不测、倾家荡产时,又能常常保持一份无怨无悔的淡然心态。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因其博大,受其滋润的中国文人的心胸也是宽广大度的,其精神世界更是丰富多彩的。从此则《围炉夜话》劝学感恩中,你完全可以领略到。上半句说:“身不饥寒,天未尝负我“,所谓“天”,亦即大自然规律,它的运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当然也可以理解为大家所处的“社会”。所以人生下来,碰到多灾多难的光景,少不了挨饿受冻,这样的人在古代不在少数。对比而言,那些没有经历过挨饿受冻的人,上天(社会)是不曾亏欠的。紧接着下半句便是:“学无长进,我何以对天?”也就是说,我们应当好好作学问,以回报上天(社会)啊。可能是鉴于“上天”和我们的关系不大,因此,后来人把“上天”换成了“父母”。父母生子养子,已经是莫大的功劳了,而且他们宁愿自己受冻挨饿,也不会使自己的子女受到一丁点的苦楚。不管是古代,还是今天,子女,尤其是学生子女,对父母最大的回报是在读书求知方面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推而广之,一个人在社会上成长,要感谢许多人,自己的努力只占百分之一。因此,人的一生,要经常反躬自问:身不饥寒,天未尝负我;学无长进,我何以对天。这样,对人对己对社会均大有益处。
前一篇:读《围炉夜话》第一一八则
后一篇:《小窗幽记》选读之一一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