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围炉夜话》第一一八则

(2023-07-20 16:01:26)
分类: 读书札记
读《围炉夜话》第一一八则  
聪明勿使外散,古人有纩以塞耳,旒以蔽目者矣;耕读何妨兼营,古人有出而负耒,入而横经者矣。
【译文】聪明的人要懂得收敛,古人曾有用棉花塞耳,以帽饰遮眼来掩饰自己的聪明的举动。耕种和读书可以兼顾,古人曾有日出扛着农具去耕作,日暮手执经书阅读的行为。
【一得】聪明聪明,聪者,听觉灵敏也;明者,眼力敏锐也。听得清楚,看得明白,自然头脑清楚,眼光敏锐。此则《围炉夜话》是告诫人们要懂得收敛聪明和兼顾耕读的。如何收敛聪明?王永彬推荐了古人曾有用棉花塞耳,以帽饰遮眼来掩饰自己的聪明的举动,意在引导人们不要炫耀张扬聪明。不过,聪明岂在耳目?实在是在一个心啊!“纩以塞耳,旒以蔽目”,其目的是在使心不为杂事所干扰,不把时间浪费在无意义之事上。中国古代一些知识分子以半耕半读为合理的生活方式,以“耕读传家”、耕读结合为价值取向,从而形成了一种“耕读文化”。历史证明,耕读原本就不相妨碍,反而有相成之效。只耕不读,造成无识;只读不耕,造成文弱。耕所以养身,读所以养心,有耕有读,才是一个有心有力的人。说到田园耕读,我们第一个想到的人就是陶渊明。陶渊明抛弃功名利禄,归隐田园。辞官后直到逝世,一直过着田园耕读生活。在此期间写下了大量的脍炙人口的田园诗。“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如此诗情画意的生活,千百年来一直荡漾在中国知识分子的心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