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恩施之三:多姿多彩的梭布垭石林
2018-05-23 12:15阅读:156
梭布垭石林位于恩施市太阳河乡境内,距恩施市区约50公里左右。我们乘坐的大巴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足足颠簸了一个多小时,才到达梭布垭石林景区。
梭布垭石林风景区总面积21平方公里,是仅次于云南路南石林的中国第二大石林。梭布垭石林东面是长江三峡和神农架,西面是重庆万州,南面是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独特的地理位置,确保了它的植被稳居全国石林之首,因此被誉为“天然氧吧”、“戴冠石林”。境内海拔900多米,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景色迷人。
数年前,我们曾经在昆明游览过中国第一大石林——云南路南石林,留下了极为美好的印象。这回参观恩施梭布垭石林,依然兴趣不减,颇有收获。除了因为上面提及的它的植被因素外,与它自身地理形态为喀斯特沉积岩风貌关系也至为密切。

步入
犀牛沟
在游览中,我们惊奇地发现,整个梭布垭石林状若一只巨大的葫芦,环顾四周,翠屏环绕,群峰竞秀,真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犀牛沟景区。犀牛沟景区其实就是一条既深且长的地缝,也是地下迷宫。在仅可勉强容纳两人并行的犀牛沟内,抬头仰视,但见周遭石壁陡峭,高耸入云。若放眼向前扫视,更可见犀牛沟内遍布奇岩怪石,有的婀娜多姿,有的峥嵘雄奇,有的形若苍鹰望月,有的神似仙女回眸,有的恰似龙争虎斗,有的酷肖莲花朵朵。真可说是千般姿态,万种风情,让每一位游客不能不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犀牛沟最具看点最具天人合一精神的,便是沟里的水。山水永远都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水的山是缺乏灵气的,再形象的石头,再宏伟的石林,有震撼人的力量,却难以贴近人的心灵。而犀牛沟的水不是泉,不是溪流,不是河,水的面积也不过方圆2平方米大小,说来可能更像是个小水沟。但其奇特之处在于,水自石缝间汩汩流下,清澈而不慌不忙,高度只有1米,却是个生生不息的天然小瀑布。石壁上遥见红漆“犀牛沟”三个大字,是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思卿先生题写的。据说张先生游过犀牛沟后,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不游莲花寨,枉到鄂西来,不游犀牛沟,枉到梭布游”。堪称肺腑之言,也是经验之 谈。

戴冠石林
梭布垭景区内如今还星星点点地分布着不少土家族自然村落,民风纯朴,民俗资源丰富,在表现民俗文化多元性的同时,又具有极为浓厚纯真的土家风情。据介绍,梭布垭石林当年曾是恩施土家女儿会的举办地。一年一度的女儿会(农历7月12日),土家姑娘月半“赶场”犹抱琵琶半遮面,假借购物送郎君,对唱山歌诉情怀,西兰卡普送情郎;土家汉子粗犷豪放,丰收之夜捶大鼓,跳起欢快的摆手舞。淳朴善良的土家人蒸蓑衣饭,用合渣汤、苞谷酒、腊肉香欢迎远方的客人。而今,当地政府为了大力发展旅游业,已经在邻近市区专闢了一块地方,建起了具有相当规模的“恩施女儿城”,以取代当年梭布垭“女儿会”的功能,并认证和培养了一批有资质的土家习俗传承人,还组建了具有一定水平的专业和业余表演团体,让土家“女儿会”发扬光大。远方游客若有兴致,来恩施“女儿城”做一回土家新郎,参加一次土家摔碗宴,亲历一次土家“哭嫁”的婚俗,必将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
景区主管部门为了给游客助兴,近期专门在景区内搭了歌台,为游客保留了当年“女儿会”对歌习俗,让游客在饱览石林美景的同时,能原汁原味地欣赏土家姑娘和土家汉子对歌,进而领略土家民俗风情,为我们此次梭布垭石林游增色不少。真的要感谢他们的良苦用心和辛勤劳动呢。
以上四张均为从犀牛沟“地缝” 不同角度仰视所见到的天空
梭布垭石林植被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