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围炉夜话》之七十则
(2023-05-15 23:00:27)分类: 读书札记 |
读《围炉夜话》之七十则
伐字从戈,矜字从矛,自伐自矜者,可为大戒;仁字从人,义(義)字从我,讲仁讲义者,不必远求。
【译文】伐字的右边是“戈”,矜字的左边是“矛”,戈、矛都是兵器,有杀伤之意;从这两个字,自夸自大的人可以得到极大的警惕。仁字在旁边的“人”,义字的下面是“我”,可见得要讲仁义,并不在远处,只要有人有我的地方,就可以实行。
【一得】此则《围炉夜话》提醒人们:“伐”字的右边是“戈”,“矜”字的左边是“矛”,自夸自大的人,应从这两个字上得到启示,引以为戒;“仁”字的左边的是“人”,“义”(義)字的下边是“我”,所以讲求仁义的人,不必舍近求远,而要从自身做起。王永彬先生从造字的方法和文字源流的角度阐述自大自夸的危害及行仁义的必要,是颇有道理的。现实生活告诉我们:自夸自大的人,往往只能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自以为是,固执己见,小则害己,大则误国。可见世人都应该引以为戒,要努力加强自身修养,培养谦虚谨慎的可贵品质,不能居功自傲,自矜己能。仁义也是如此,不是一味地去要求别人,要先从自身做起,才能更有说服力。
中国的传统思想一直倡导谦虚为本,戒骄戒躁,所以古语云:“谦受益,满召损。”现代人也说:“骄傲使人落后,虚心使人进步。”“伐”和“矜”都指自我夸耀,但自夸自大从来都是危险的,所以老子说:“......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司马迁云:“既已存亡生死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矣。”仁和义是儒家思想的精髓。“仁者爱人”,即对人广泛地施予仁爱之心,故仁字从人;义即道义,当生与义发生冲突时,舍生取义则是儒家的价值尺度,义的繁体字写作“義”,下部是以“我”字,讲道义不是一味地去要求别人,要先从自身做起,才能更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