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围炉夜话》之三十一
(2023-03-02 23:07:45)分类: 读书札记 |
读《围炉夜话》之三十一
身教重于言教
父兄有善行,子弟学之或不肖;父兄有恶行,子弟学之则无不肖;可知父兄教子弟,必正其身以率子,无庸徒事言词也。君子有过行,小人嫉之不能容;君子无过行,小人嫉之亦不能容;可知君子处小人,必平其气以待之,不可稍形激切也。
【译文】父辈兄长有好的行为,晚辈学来可能学不像,也比不上。但是如果长辈有不好的行为,晚辈倒是一学就会,没有不像的。由此可知,长辈教晚辈,一定要先端正自己的行为来率领他们,这样他们才能学得好,而不是只在言辞上白费工夫,不能以身作则。有道德的人行为若稍有超过或偏失,一些无德之人因为嫉妒,一定无法容忍而群起攻击。但是有德之人即使不犯过失,小人也不见得能容他。由此可知,有道德的君子和无道德的小人相处时,一定要平心静气地对待他们,不可过于急切的责骂他们。
【一得】身教重于言教是孟子的名言。一个2300多年前的古代圣贤,大教育家和思想家,当时儒家文化的圣人,能在先秦时期,就参透了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是非常了不起的!今天当我们在学习领悟运用“身教重于言教”这一智慧时,有几点必须注意:第一、身教重于言教,意思是:父辈和兄长用实际行动来表现,好过通过语言来讲解、传授。身教就是用实际行动来表现,言传就是通过语言来讲解、传授。简单地说,就是用实际行动来影响别人。身教重于言教,即把身教放在第一位,言教放在第二位。第二、在实施教育过程中,到底是“身教”重要,还是“言教”重要?不能一概而论。首先要视受教育者的年龄而定。在三岁之前,要把“身教”放到第一位。这时,主要是看父母兄长的。父母兄长怎么做,孩子自然就学会怎么做。在七岁之前,就要把“身教”和“言教”放到同等地位。遇到孩子做得不对的地方,长辈和兄长要“身教”和“言教”并用。七岁之后,到了学校,老师则应该把“言教”放到第一位。因为,“身教”是孩子在家庭里必须着力培育的。如果,老师不反复“言教”,只靠“身教”,作用就不明显了。当然,老师也是必须注重“身教”的,只是不可对“言教”懈怠而已。第三、“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育孩子,应该主要是做给孩子看,绝对不能只说给孩子听。而生活中,过多的大人反其道而行之,往往就是喜欢说给孩子听,而没有做给孩子看。多数家长,在酒后或者感悟之后,千叮嘱万嘱咐,“一定不要和我一样,一定不要向我学啊!我这辈子是毁了,就看你的了!”有的甚至于流泪,有的甚至于发誓,有的甚至于更多过激的行为。表面上痛心疾首,状似诚恳,实际上,这种作为没有任何的效果。“说给孩子听”,无非是想法掩盖自己的无能、无知,撇清推卸自己不会教育孩子的责任而已。
前一篇:《小窗幽记》选读之三十(集情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