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窗幽记》选读之三十一(集情篇)
(2023-03-04 23:23:49)分类: 读书札记 |
《小窗幽记》选读之三十一
天若有情天亦老
黄叶无风自落,秋云不雨长阴。天若有情天亦老,摇摇幽恨难禁。惆怅旧欢如梦,觉来无处追寻。
【译文】黄叶会在无风时独自飘零,秋日虽不下雨,却总为云所覆盖而显得阴沉。天如果有感情,也会因情愁而日渐衰老,这种在心中无所附着的幽怨真是难以承受啊!回想旧日的欢乐,仿佛在梦中一般,更添人无限的愁绪,梦醒来后又要到何处找回往日的欢乐呢?
【一得】在大学读书时,吴奔星教授曾在他开设的毛泽东诗词专题讲座中,不止一次提到在唐代诗人中,毛泽东最喜欢“三李”,即李白、李商隐、李贺。谈及李贺时,经常述及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尾联一字不易地引用了李贺诗作中的“天若有情天亦老”。今天读到《小窗幽记》“天若有情天亦老”这一诗词名句时,再次追根溯源,发现出自唐朝李贺的诗《金铜仙人辞汉歌》: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天若有情天亦老“
,是说自然界如果有情也将渐渐老去,形容强烈的伤感情绪,也指自然法则是无情的。翻阅自唐代以来的相关古籍,发现一字不易地引用”天若有情天亦老“这一名句
的,依时间顺序排列,还有:宋初石延年(曼卿)赠友联中,以“天若有情天亦老”为上联,对出下句“月如无恨月长圆”,一语刚出,惊动四座。此事记载在《蓼花州闲录》中。宋•万俟咏《忆秦娥》:天若有情天亦老,此情说便说不了。宋•孙洙
[《河满子•秋怨》:天若有情天亦老,摇摇幽恨难禁。宋欧阳修《减字木兰花》:伤怀离抱。天若有情天亦老。此意如何。细似轻丝渺似波。宋.贺铸《行路难/梅花引》:不知我辈,可是蓬蒿人。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金末元初•段成己《木兰花
其一
前重阳几日篱下始见菊放数花嗅香挼慨然有感而作以贻山中二三子》:佳时苦恨欢悰少。镜里衰颜难再好。试将离恨说渠侬,天若有情天亦老。元•元好问《蝶恋花》:过眼风花人自恼。已寻芳,更约明年早。天若有情天亦老。世间原只无情好。元初张弘范《寿阳曲•酒可红双颊》:酒可红双颊,愁能白二毛,对樽前尽可开怀抱。天若有情天亦老,且休教少年知道。明•孙蕡《朝云集句诗七言律诗(十首)》: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长圆。此声肠断非今日,
风景依稀似去年。清末民国初•沈曾植《金缕曲
为藏山题画》:花开未老人年少。顷刻光阴都过了。坐来虽近远如天,天若有情天亦老。清末民国初•程颂万《玉楼春
其十》:花开未老人年少。顷刻光阴都过了。坐来虽近远如天,天若有情天亦老。近现代•施蛰存《题沈本千西湖长春图卷》:从今不老即年轻,正须妙达南华旨。天若有情天亦老,长春请用无情始。近现代•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由此可以看到,”天若有情天亦老“这一诗词名句在1200多年的传承关系。同时可以感知,虽然只是共同的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但在李贺的诗中、欧阳修的词中和毛泽东的诗中,却体现出来不同的气势。李贺所体现的是穷困潦倒的无奈。欧阳修体现的是离愁的凄美。而毛泽东体现的则是人民解放军胜利之师的王霸之气。
前一篇:读《围炉夜话》之三十一
后一篇:读《围炉夜话》之三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