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围炉夜话》之三十
(2023-03-01 11:36:49)分类: 读书札记 |
读《围炉夜话》之三十
乔梓花萼,以物喻理,秀才孝廉,求名副实
古人比父子为乔梓,比兄弟为花萼,比朋友为芝兰。敦伦者,当即物穷理也。今人称诸生曰秀才,称贡生曰明经,称举人为孝廉。为士者,当顾名思义也。
【译文】
古时候的人,把“父子”比喻为乔和梓木,把“兄弟”比喻为花与萼,将“朋友”比为芝兰香草,因此,有心想敦睦人伦的人,由万物的事理便可推见人伦之理。现在的人称读书人为“秀才”,称被举荐入太学的生员为“明经”,又叫举人为“孝廉”,因此读书人可以就这些名称,明白自己应有的内涵。
【一得】清王永彬《围炉夜话》
“乔梓花萼,以物喻理,秀才孝廉,求名副实”好!好就好在:第一、以乔和梓木喻“父子”,
因为乔木高高在上,而梓木低伏在下。以花与萼喻“兄弟”,
因为同出一枝,彼此相依。《家语》:“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朋友贵在相劝,故以芝兰香草比喻朋友。且乔梓、花萼、芝兰同属自然界这一个大家族。它们相互信赖生存,又各自有其生长规律。只有遵循规律而行,天地间才有一股祥和之气,人伦亦复如此。古人体察自然,用这些形象而贴切的比喻,赋予人伦亲情以更深的意义,真可谓“万物静观皆自得”。因此,有心想敦睦人伦的人,由万物的事理足可推见人伦之理。以物喻理十分到位!第二、由称读书人为“秀才”,称被举荐入太学的生员为“明经”,又叫举人为“孝廉”为由头,呼吁读书人从这些称谓中,明白自己应有的内涵,做名副其实的读书人,真如醍醐灌顶,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其实早在两汉时期,就有佚名创作《桓灵时童谣》:“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一作黾)”,揭露和讽刺过这种现象。而今,更须提醒读书人,名副其实尤为重要。文凭,不是用来撑门面的,而是用来为社会服务的。
前一篇:读《围炉夜话》之二十九
后一篇:《小窗幽记》选读之三十(集情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