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菜根谭》321@365

(2022-11-17 22:26:18)
标签:

365

分类: 读书札记
11月17日
《菜根谭》321
形影皆去,心境皆空
理寂则事寂,遣事执理者,似去影留形;心空则境空,去境存心者。如聚膻却蚋。
【大意】真理跟事物是血肉相连的,真理静止事物也随着静止,排除事物而执拗于道理的人,就像排除影子而留下形体那样不通;心智和环境也是血肉相连的,内心空虚环境也跟着空虚,排除环境的干扰而想保留内心宁静的人,就像聚集一大堆膻味东西却想排除蚁蝇一样愚蠢。
【一得】“理”与“事”互相关联,如果“理”归于空寂,那么“事”也会归于空寂;舍弃具体事物而执著于道理之辩,好像排除影子而留下形体那样荒谬。“心”与“境”互相关联,如果“心”能够虚无,那么“境”也会虚无;排除外在环境的干扰而只想保留内心宁静,就像腥膻的东西仍在,却想驱赶蚊蝇一样可笑。这就是《菜根谭》“形影皆去,心境皆空“智慧语重心长地向我们发出的警示。前一句“理寂则事寂,遣事执理者,似去影留形”是理学语;后一句“心空则境空,去境存心者。如聚膻却蚋“是心学语。理学和心学,一个以“理”为本,一个以 “心”为本,在哲学上讲都是唯心主义的,而割裂理与事、心与境的关系,强调“理寂则事寂”、“心空则境空”,更是形而上学的。譬如在对待人事纠纷方面,一旦把道理说清了,原本看似复杂的事情也会随之简化。需要注意的是,静不能绝对化,空也是相对空。对于追求真理、执物不舍的人来讲,执著事物的多半是俗人,而执理不舍的多半是学者。这里涉及一个哲学命题, 即“存在决定意识”或是相反。按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存在。即没有“境”,何谈“心”。对于求理、执事的人来讲, 达到心境绝对的空是不可能的。不同的心境,会造成不同的结局。而不同的结局,则会拥有不同的人生。诚然,一个人有什么样的心境,也就注定了他们会遇到什么样的处境。由此可见,一个人的心境在人生当中起着一种多么重要的作用。那么,人生当中该拥有怎样的心境,才是至关重要的呢?面对人生有且只有一次的生命,我们既要积极地创造价值,但也要做到足够的洒脱和豁达。生活是值得好好思考的,也是值得好好善待的。有一句很有哲理的话:过去已去,现在就在,将来未来。过去的,已经过去了,不要再去留恋,也不要去懊悔什么了,因为再怎么陷入进去都无济于事。将来的事情,你既无法预料,也没有来到,若是一时活在过去里,一时又活在将来,说到底都是执念、虚妄,是徒添焦虑和无奈。及时地清空过往,不被已经逝去的事物所缠绕着,自己也不要被过往的事情纠结着。这样,我们才能一身轻地面对当下,珍惜当下。我们只有清空过往,活在当下,创造未来,才能做到脚踏实地,真正有价值地活着,人生才会给你风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