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菜根谭》266@365
(2022-09-23 20:55:14)
标签:
365 |
分类: 读书札记 |
9月23日
《菜根谭》266
出世在涉世,了心在尽心
出世之道,即在涉世中,不必绝人以逃世;了心之功,即在尽心内,不必绝欲以灰心。
【大意】远离凡尘俗世修行的道理,应在人世间磨炼,根本不必离群索居与世隔绝;要想完全明白智慧的功用,应在贡献智慧的时刻去领悟,根本不必断绝一切欲望使心情犹如死灰一般寂然不动。
【一得】儒释道三家有出世之学,也有入世之说。一方面,入世是出世的勘验处:“出世之道,即在涉世中,不必绝人以逃世;了心之功即在尽心内,不必绝欲以灰心。”另一方面,出世是入世的观景亭,站在出世的高台之上,俯观世间人来人往,花开花落,云卷云舒,自有会心灌顶之处。《菜根谭》“出世在涉世,了心在尽心“智慧正是以这样的认识高度,借弘扬“佛法”告诫人们:超凡脱俗的方法,应该在尘世中寻找,不必刻意隔绝世人,远遁山林;了悟心性的功夫,还是要用此心去体会领悟,不一定要断绝欲念,心如死灰。是很有道理的。因为:第一、所谓“佛”就是觉悟的人。真正觉悟者,绝不可能在滚滚红尘的诸多烦恼面前像鸵鸟一样把头埋进沙子里,有意回避,甚至望风而逃;恰恰相反,必须不拒不避,勇敢投入一切烦恼的因缘,探其究竟,从而使烦恼成为助自己修行的禅机。第二、修行的深浅在本心。外在因素虽然会对本心产生影响,但却不是决定因素。济公吃着狗肉喝着酒,嘴里时常念叨,“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像这样红尘中修炼,照样可以得道,而且道行很深。第三、现代社会
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各种信息流动的速度非常快。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世界各地都能在很短的时间內取得联系。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之下,
无论人们对现实社会的态度如何,人都是社会性的动物,不能离开社会存在。想离群索居,找一处与世隔绝、风景宜人的世外桃源,
过着隐士生活,是非常困难的事情。既然不能离群索居、与世隔绝,就必须而且也只能在涉世之中实现出世的愿望。读后受到最大的启发是,所谓修行,不是遁入空门,不问世事,不能追求形式沽名钓誉。千万不要以为穿上袈裟就能成佛,不要以为披上道氅就能全真;同理,也不要以为披上件蓑衣、戴上顶斗笠就是渔夫,支根山藤坐在松竹边饮酒吟诗,就成为隐士高人。而必须尽心竭力,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
前一篇:读《菜根谭》265@365
后一篇:读《菜根谭》267@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