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菜根谭》267@365
(2022-09-24 23:53:25)
标签:
365 |
分类: 读书札记 |
9月25日
《菜根谭》267
身放闲处,心在静中
此身常放在闲处,荣辱得失谁能差遣我;此心常安在静中,是非利害谁能瞒眯我。
【大意】只要经常把自己的身心放在安闲的环境中,世间所有荣华富贵与成败得失都无法左右我;只要经常把自己的身心放在安宁的环境中,人间的功名利禄与是是非非就不能欺蒙我。
【一得】老子主张“无知无欲”,“为无为,则无不治”,否定一切圣贤愚智。世人常把“无为”挂在嘴边,实际上是做不到的。但一个人处在忙碌之时,置身功名富贵之中,的确需要静下心来修省一番,闲下身子安逸一下,作些自我调节,以防止陷入功名富贵的迷潭而难以自拔。《菜根谭》“身放闲处,心在静中“智慧向我们提供了以下修身处世的法则:使自己常常处在闲适的环境中,那么世间的荣辱得失如何能够左右我;使自己的心境经常保持安宁平静,那么世间的利害关系又岂能够欺蒙我。这里所谓“身放闲处”、“心在静中”,其实指的是保持自我的本性而不迷失。一个人只要不迷失自我,就不会在乎荣辱得失。看大千世界,缤纷缭绕;看茫茫人海,潮起潮落,人生的平静与波澜是相对存在的。你经历了多大的波澜,就会体会到多深的平静。人静心不浮,静心能豁达。“身放闲处,心在静中”倡导的是人生的一种从容之态,是精神不可或缺的园地,它促人思考,给人以智慧和力量。
“身放闲处,心在静中“之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知足,知止,知放,自知,自在,不执,不滞,不染......“身放闲处,心在静中”之人动静得体,身置闲处,心在静中。每临大事有静气,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身放闲处,心在静中”之人,心中有一片优美风景,春风得意时,不会欣喜若狂;命途多舛时,不会自暴自弃;高朋满座时,不会昏眩失态;曲终人散时,不会寂寞孤独……“身放闲处,心在静中”之人,眼界极高,却绝不张扬,藏巧守拙,其所谓的大隐隐于市。”身放闲处,心在静中”之人胸怀坦荡,对误会、诽谤、打击一笑置之,不以为意;对蛮横、权贵、粗野,不卑不亢,自成铮铮的风骨。不过得有一点,若按老庄无为思想处世,人间争夺自然可以与我无关无碍。虽不参与世间荣辱之战,需要能够保证仍然享受人间富贵,起码不影响自己的生存。不然的话,就只能像动植物那样自生自灭了。因此,把荣辱看淡,可;无是非利害原则,则不可。如果因为害怕是非成败、功名利禄的无常,而否定了人的积极竞争与辛劳工作,我们的文明就将无以为继。怎么办?我们主张的“身放闲处,心在静中“,就是“有事心不乱
,无事心不空,慎言慎行慎独,
自省自律自信”;我们主张的”身放闲处,心在静中“,就是闲就闲得逍遥自在,忙就忙得井井有条。持一份清醒柔情,守一份空灵心境,以从容的步履,真诚感知生命,无悔无憾走过岁月,足矣!
前一篇:读《菜根谭》266@365
后一篇:读《菜根谭》268@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