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菜根谭》264@365
(2022-09-21 19:40:44)
标签:
365 |
分类: 读书札记 |
9月22日
《菜根谭》264
卧云弄月,绝俗超尘
芦花被下,卧雪眠云,保全得一窝夜气;竹叶杯中,吟风弄月,躲离了
万丈红尘。
【大意】把芦花当棉被,把雪地当木床,把浮云当蚊帐,睡起觉来虽然觉得有些寒冷,但是却能保全一分宁静的气息;用竹叶作酒杯,一边作诗填词,一边尽情高歌,这样自然能远远避开花花世界的繁华喧嚣。
【一得】盖着芦苇花絮作的被子,仿佛躺卧在洁白的雪花或云朵之床上安眠,能将夜间的清凉之气保全在被窝中;端着竹叶沏成的香茶吟诵风月,可以远离人世间的滚滚红尘,尽享闲适潇洒。《菜根谭》“卧云弄月,绝俗超尘“为我们勾勒的是一种清贫朴素而又充满诗意的生活,同时也是一幅神仙般的隐逸生活。文中所称之
“夜气”有一语双关之意,既指夜晚清凉之气,也指夜晚静思时所产生的良知善念。“夜气”之说,首先由亚圣孟子提出:“梏之反覆,则其夜气不足以存;夜气不足以存,则其违禽兽不远矣。”王阳明也用“夜气”来打比方,说明“良知”的虚灵性,说“良知在夜气发的,方是本体,以其无物欲之杂也”。如此说来,绿竹叶可以供人躲避红尘,白芦花则可以保存一颗纤尘不染的心。这样神仙般和充满雅趣的隐居生活,当然是忙碌的现代人所憧憬的生活蓝图。人们花费大半辈子的时间和精力打拼,为的就是将来能享清福。很多人常说“将来退休后要远离尘嚣”,其实只要愿意,平常就可以接受大自然的陶冶,来荡涤自己一身的尘气。同时,还可以用“心”去贴近大自然,不一定非得拘泥于形式。换言之,如果心灵保有一份宁静,即使置身在纷扰的尘世,同样能葆有良知善念、心旷神怡。在中国古代,曹操在戎马倥偬之余,就颇识“吟风弄月”的雅趣。例如他在有名的《短歌行》中就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而最能理解“卧云弄月,绝俗超尘”生活雅趣的,则非田园诗人陶渊明莫属。例如他在《饮酒诗》中写道:“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就是一种远离万丈红尘神仙般的隐居生活。不过,像陶渊明这样,不为五斗米折腰,真正甘心隐居的倒不多。如鲁迅先生所说,大凡隐士,既有一隐士之名,就已经不隐了。隐居山林,享田园之趣,多是知识分子逃避封建高压,等待时机时的一种手段,至于以隐居为终南捷径者,更不在少数。
前一篇:读《菜根谭》263@365
后一篇:读《菜根谭》265@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