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菜根谭》256@365
(2022-09-13 00:05:39)
标签:
365 |
分类: 读书札记 |
9月13日
《菜根谭》256
隐者高明,省事平安
矜名不若逃名趣,练事何如省事闲。
【大意】一个喜欢夸耀自己名声的人,倒不如避讳自己的名声显得更高明;一个潜心研究事物的人,倒不如什么也不做来得更安闲。
【一得】老庄提倡无为,所谓出世哲学;儒家主张进取,倡导入世哲学,二者构成中国古代士大夫一种处世哲学:进则求取功名兼济天下,退则隐居山林修身养性。《菜根谭》“隐者高明,省事平安”智慧提醒我们,炫耀名声还不如逃避名声更有趣味,练达世事也不如多省一事来得悠闲自得。这里的“隐者高明,省事平安”,就是老庄无为思想的体现,与儒家的进取思想似乎是相矛盾的。对世俗而言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对隐者而言本身就不求名,更无所谓虚名了。所以自古就有“君子盛德,容貌若愚”的说法,即人的才华不可外露,宜韬光养晦,才不会招致世俗小人的忌恨。因此入世出世表面上矛盾,实际上又一致。一个愚钝之人本身无所谓隐,一个修省的人隐居不是逃脱世俗,不过是在求得一种心理平静而已,故逃名省事以得安闲,确切地说,是在着力追求一种顺应自然发展的思想境界。自然的境界是老子所推崇的最高境界,而要达到此一境界就必须做到他所说的“无为”,因为在他看来,人为必定破坏了自然。不过,老子的“无为”,并不是消极地无所作为,更不是叫人们四脚朝天不作为,它反对的只是违反自然规律的妄为,要求不以个人主观的愿望来破坏自然的发展,实质上是提倡有所为有所不为。基于此,人们常把“自然”和“无为”连用,合称为“自然无为”。这是很有创新和积极意义的。只有无为才有自然,同时无为本身也就是自然,因而,无为既是手段又是目的,既是一种生活态度又是一种人生境界。做到“自然无为”很不容易,联想到前些年违反自然规律的妄为,以个人主观愿望破坏自然发展的现象,真有点触目惊心。仅破坏环境的行为就有:砍伐树木、焚烧山野、焚林而猎、涸泽而渔、焚烧垃圾、污水任意排放、江河放药放电补鱼、工厂尾气不达标肆意排放、废旧冰箱雪种任意排放和丢弃、废旧电池任意丢弃,等等,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生态平衡被打破,资源被过度开发,以致造成人与自然的相互依赖关系变成了对立的关系。所幸已经引起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遏制,已经取得显著成效。
前一篇:读《菜根谭》255@365
后一篇:读《菜根谭》257@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