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菜根谭》255@365

(2022-09-12 05:20:08)
标签:

365

分类: 读书札记

9月12日

《菜根谭》255

贫得者虽富亦贫,知足者虽贫亦富

贫得者分金恨不得玉,封公怨不受侯,权豪自甘乞丐;知足者藜羹旨于膏粱,布袍暖于狐貉,编民不让王公。

【大意】一个贪得无厌的人,你给他金银他还怨恨得不到珠宝,你封他公爵他还怨恨没封侯爵,这种人虽然身居富贵之位却等于自愿沦为乞丐。一个自知满足的人,即使吃野菜汤也比吃山珍海味还要香甜,即使穿布棉袍也比狐袄貂裘还要温暖,这种人虽然说身居平民地位,实际比王公更为高贵。

【一得】人总是需要一定的物质财富,追求财富有利于刺激市场繁荣。但是,对财富的索取需要通过正当途径,靠劳动回报、靠本事索取,靠拼搏获得。而不能不择手段,也不能贪得无厌。这就需要与财富金钱保持一定距离,以免变成积累财富的奴隶。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你时不时地会看到,总有那么一些些贪得无厌的人,你给了他金银,他还怨恨怎么没有给珠宝;你封他公爵,他还怨恨怎么没封王侯爵。这种人虽然身居富贵之位,却等于自愿沦为乞丐。一个自知满足的人,即使吃野菜汤也比吃山珍海味还要香甜,即使穿布棉袍也比狐袄貂裘还要温暖,这种人虽然说身居平民生活,而实际比王公更为安闲。《菜根谭》“贫得者虽富亦贫,知足者虽贫亦富“智慧正是通过对这些司空见惯的社会现象作形象描摹,无情抨击了贪婪者虽富亦贫的社会本质,对知足者虽贫亦富的精神风貌作了充分肯定和赞扬。从中受到最大的启发便是学会知足。“知足者常乐”,曾经是许多人津津乐道的人生哲学。自古而今,有的人结庐于山间,一亩薄田,一壶清茶,一盘檀香,一张古琴,悠闲自在,自得其乐。比如陶渊明悄然遁世,隐匿南山;比如孟浩然厮守农舍,归隐田园。在那平凡的鸡鸣犬吠中,在那“把酒话桑麻”的笑谈中,他们知足了,也拥有了不足为外人所道的种种乐趣。这些先贤圣哲的光辉范例,再次说明,人间的苦乐在于个人的内心。至于衣食住的厚薄、爵禄地位的高低都不足道,首先还是修心最重要,千万不要沦为人心不古的权豪乞丐。愚以为,“修心”似应包括这么几层意思:一是懂得知足,警惕贪念孳生,杜绝贪得无厌;二是知道感恩,常常思考并对他人施与作涌泉相报;三是知所进退,对物质财富的索取有所节制忍让,切莫堕为权豪乞丐。这使我想起清道光进士、著名金石学家、《传古别录》等书的作者陈介祺,他曾经有感于当时社会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作过这样一副对联:无求方觉人情厚;克己始知世路宽。此联既是作者饱含辛酸的经验之谈,又是当时世故人情的真实写照。只有与人无求,与世无争,淡泊无为,才能真正活得痛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