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及泻湖
(2010-06-21 23:27:34)
威尼斯及泻湖(Venice and the Lagoon),意大利
——“你们的小船荡在门边,就像马歇息在牧人的帐外。”
建于5世纪的威尼斯城,坐落于118座小岛之上,10世纪时成为海上军事强国。这整座城市本身就是建筑上美奂美仑的杰作,即令是最小的屋宇内,亦可见世界上最非凡的艺术家之作品,如乔尔乔内(Giorgione)、提香(Titian)、丁托列多(Tintoretto)、委罗内塞(Veronese)等。
早在欧洲的黑暗时代(Europe's Dark Age),当阿拉里克的西歌德人(Alaric's
Visigoths)和更以劫掠为性的汪达尔人(Vandals)潮涌至北意大利时,一些繁荣的罗马城镇如帕多瓦(Padua)和阿奎利亚(Aquileia)的居民们,就迁往更安全的威尼斯泻湖的小岛上。
始于568年的阿提拉的匈奴人(Attila's
Huns)的攻击,与伦巴底人(Lombards)的不断侵袭,促使更多的避难者群徙至这些不为劫掠者所喜的泻湖岛屿上。每一次,当危险减弱时,许多人又迁回原先居住的城市;也有一些人,就在泻湖区生活下来,他们把木材、海盐与当地黏土烧制的砖块,销往他们早先生活的地区。那时,食盐作为食品防腐剂的价值,几乎是不可估量的。
卡西奥多鲁斯(Cassiodorus)——意大利的东哥特国王(the Ostrogothic King of
Italy)——写于523年的文字,描绘了那时人们生活优美如画的情致:“依海傍陆,那儿就是你的家园,仿佛是海鸟的归巢……你们得鱼绰然有余,混无贫富之别……你们制盐不倦,由是财富至矣……你们的小船荡在门边,就像马歇息在牧人的帐外。”
商业和海上军事力量,成就了此后威尼斯共和国的伟业。鱼、盐、波罗的海的琥珀等,都是当时贸易的主导。
现在,城中的古迹,以圣马可广场(St.Mark's
Square)为最闻名。这个广场,就是威尼斯共和国的代表与象征。广场上东、西方建筑融合的风格,表现出威尼斯从隶属到脱离拜占庭帝国的历程;威尼斯总督宫(the
Doge's
Palace)与圣马可教堂上层层富丽的装饰,都讲述着中世纪威尼斯惊人的豪富;这些建筑中煌煌的艺术品,尽是威尼斯共和国对视觉艺术之巨大影响的见证。总之,威尼斯兴起的历史,是与这座广场密切结合而不可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