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广州当地的朋友给我送来结婚请柬,请我去喝他的喜酒,他是地道广州人,祖辈就在广州。婚礼当天,我在宾客签到薄上签名后,奉上礼金红包,和新郎新娘打了招呼,转身进酒店大厅找自己的座位。
我刚坐下,负责迎宾的新郎亲友走过来,把我刚才的红包递给我,说“你的心意我们已经收下了,这是给你的。”我接过红包打开一看,一分钱没收,全部退回来了。我赶紧又把红包塞到他手上“这是我的贺礼,你们不能不收。”他抵挡着不肯接,还一个劲的解释“我们的习俗是这样的,我们是请你来喝喜酒的,不是请你来花钱的。”旁边参加婚宴的乡亲也帮腔说这里的习俗是不收客人礼金的。我说“不能白吃呀。”他们笑着说“今天你就是白吃呀,客人是我们请来的,哪有让客人花钱的道理。”
宴席期间,我问身边的其他客人,他们的礼金同样是过了一下手就被原封不动的退了回来。
如今各类吃请着实不少,红白喜事、生日祝寿、小孩满月、考上大学等等,请柬送来,不论有无空参加都要奉上礼金,不能“吃帖”。有人感到无奈,尤其是那些人缘好但手头不宽裕的人压力更大点,礼金送少了拿不出手,送多了自己当月的开销又紧张,有点纠结。
现在广州外地人很多,他们中的有些人办喜事时效仿广州当地的习俗,在收到礼金红包后象征性的退回10元、几十元,多的退回一半,但不会全部退还;只有地地道道的广州原住民才一分钱不收,有的甚至在你的红包里增加一点钱再返还给你。主人有多大能耐就办多大事情,不用硬撑;参加婚礼的宾客不用花钱就能感受主人的喜庆,两者都好。广州人不矫情、不虚荣、包容务实的生活态度是广州这块土地两千多年来特有的人文风情积淀形成的,外地人想学首先就要舍得付出代价。
我参加过几次广州当地人的婚礼,他们的婚宴场所不讲究豪华,菜品不一定高档,宾客想喝酒自己开瓶,想吃菜自己夹,如果你谦让就可能捞不到酒喝甚至吃不饱肚子,因为没人会照顾你,但你胡吃海喝也绝对没人看扁你。参加婚宴的宾客都是乡里亲朋,气氛融洽,很少出现宾客到场蜻蜓点水一下就走人的现象。
反对铺张浪费,倡导节俭生活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广州人好吃、懂得吃、舍得吃,但广州人吃东西却从来不浪费,“光盘”行动早就是广州当地人的传统,他们在饭店吃饭,吃不完的食品打包回家的做法如今全国普及,希望广州原住民结婚不收宾客礼金红包的好风尚也能得到弘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