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木叶树花散记(之十二)

(2022-07-23 07:59:51)

木叶树花散记(之十二)

曲令敏

桂花树

桂花树,是中国木犀属众多树木的习称,又名岩桂,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名列中国传统十大名花。花香清且浓,清冽洗肺腑,浓郁远扬能香一条街,兼而有之,实属罕见。

桂树长在月宫里,是神树。

唐代诗人李贺有《梦天》:“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相逢桂香陌。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哗啦啦天光半开,清泠泠照彻心扉!站在九重高天回望地球,这是诗人,也是清香浮动的桂花。桂花的高洁与绝尘之美,全在这首诗里了。

有文字记载中国桂花栽培已超过2500年,春秋战国时期的《山海经·南山经》就有“招摇之山多桂”之说。桂花繁衍至今,大约有4个品系32个品种,比较常见的有四季桂、丹桂、金桂、银桂。

用桂花酿酒,古人有“饮之寿千岁”之说。制茶,今中医药验证,有“养颜美容、改善咳嗽症状,对十二指肠溃疡、荨麻疹、胃寒胃疼 、视觉不明” 等有疗效。

在葛巴草窝儿里长大,我最早听说桂花,是父亲讲述的一段灵异旧事:

我家所在的村落,是由三个小村组成的。最早从山东迁来的高姓,拖家带口走到这里,看见一眼大水井,就放下担子,搭棚建屋,落地成庄,庄名大井。后来有曲姓从桐河南岸迁过来,建宅成聚落,名曲庄。再后来,有王姓从不远处的王岗挪过来,建了王茨园。一条大路南北拐,地头相连亲摞亲。

我有个大奶奶,姓高,是大井高家桂花院的小姐。高家到她这辈儿,已经成了远近闻名的大户,乡下有庄田,县城里开着商铺和中药铺。大奶奶母亲是县城玉仙庙街杨家的闺女,杨家人称杨半城,生意做到山西、两广,是大家族。把女儿嫁来高家,嫁妆从北阁外一直排到桐河嘴儿,一眼望不到头儿……

杨家女儿爱桂花,高家几进大宅院全种上了桂花。桂花开的时候,几里外就能闻见,高家大院也因此成为远近闻名的桂花院儿。

杨氏为高家生了三个闺女一个儿子,没想到遭遇天灾,她和刚刚娶妻生子的儿子相隔不到一个月,殒命于同一场瘟疫,儿媳也改嫁了。

高家的家主很快又娶了沈氏女做继室。为了照顾没爹没娘的长孙,就把他的外婆接来家中,照顾这个名叫寅的孩子的起居。

8岁那年春天,有一次来姑家玩,大奶奶留他喝了鸡蛋面汤。没料到第二天一大早就听到噩耗,活蹦乱跳的寅得紧病死了!

几个姑姑赶回去一看,孩子浑身乌青,不是好死。问他外婆,老太太说寅昨天回来没吃饭就睡了。刚睡下,他奶(沈氏)端一碗药过来,说是发汗的紫苏茶……

姑姑们一听就去找那个恶婆娘,沈氏根本不认账。气不过,她们搬梯子上房,拿棍子砸瓦,一边砸,一边喊:“(贝青)瓦房,碎瓦歘(片)儿,谁见过奶奶害孙娃儿!”不解气,去县衙里告状,沈氏有钱送,告来告去告不赢。几个姑姑一商量,就去城隍庙里告阴状。初一去,十五也去,一直把沈氏告得不打自招,哭着喊着:“别打了呀,腿打断了,痛死我了,我说!我说!我想让我儿(贝青)家业,给寅喝的不是紫苏是大烟……“

没过半年,这个恶婆娘就浑身长疮,活活痛死了。

这是我父亲经见过的事儿,更大的可能,应该是沈氏自己把自己吓死了吧。

人类登上月球之后,嫦娥、吴刚和桂树彻底隐没在神话的大海洋里了,高家的桂花院儿也已荡然无存。

流水汤汤,人来人往,头顶三尺的神明还在吗?

资料显示:当今全国最大的桂花基地在湖北咸宁,百年以上的桂树2000多棵,最高树龄800年,年产鲜桂花80多万公斤,瓣大香远,质量全国第一。四川也称 “桂花之乡”,量大、形美,西南地区销往全国的桂花中,七成来自四川。河南潢川的金桂,花繁叶密,清香馥郁。每到仲秋,丛桂怒放,香化了一方水土,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我家附近的广场上也栽了很多桂花树,金秋时节,浓郁的花香透窗而来,正应了朱淑真的诗句:“一支淡贮书窗下,人与花心各自香。

更让我神往的,还是“鸾珮相逢桂香陌”,是人与花的相触相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