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银杏子和栾树果

(2022-07-19 14:24:01)

银杏子和栾树果

曲令敏

银杏树只有种子,没有果实。银杏的种子就是白果。

银杏最早出现在3.45亿年前的石炭纪,上世纪80年代初,在河南义马煤矿采掘现场的煤矸石上发现了来自侏罗纪的树枝、树叶等图案,后来得知这是银杏树,被命名为义马银杏,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最古老的银杏化石。

银杏树是中生代孑遗的珍稀树种,中国特产,入选《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郭末若曾称之谓“东方的圣者,中国人文的有生命的纪念塔。”银杏树材质坚硬,被誉为中国的国树。

中国最古老的银杏树,生长在浙江杭州临安城北的天目山, 12000多岁了,还挺身在悬崖,自顾自地开花结银杏。银杏树见证过恐龙等动植物的灭绝,穿过悠悠光阴,是来地球生命历程最遥远处的使者。因此,分类学家单独设置了银杏门、银杏纲、银杏目、银杏科、银杏属,独树一帜。

银杏树,最早出现在我生命里是它的种子。那是一个北风呜呜叫的冬日,揭下屋瓦卖钱抓药,卧病多日的外婆终于能起床了。外爷和母亲和舅舅们都有了笑脸儿。面色依旧蜡黄的外婆,坐在垫了褥子的罗圈椅里,耐心地教隔壁刚嫁过来的花婆剪鞋样儿。一时兴起,嘴里念叨着:“猫娃鞋,粪堆埋,拙哩去,巧哩来。”我打小就喜欢顺口押韵的“儿歌”,听见外婆念,就缠着让她教我。外爷嫌我吵,拤住我按在火盆边的小凳子上。我任性,大哭,外婆赶紧让外爷去拿白果给我烧烧吃。

杏核一样的白果埋进火盆里,铿啪一响就熟了。四舅烧,我吃,铿啪、铿啪一阵响,等母亲在厨房里忙完,一大把当药用的白果就被我吃光了。我头上挨了两巴掌,望着母亲气极的脸,嘴撇撇,不敢哭……

贫病交加,一生要强的外婆,虚岁50岁那年还是走了。临终痉挛,牙都咬掉了,我至今也不知道外婆的心里痛是源于心肺还是别的什么病。《本草纲目》有记载:银杏,宋初始著名,而修本草者不收。近时方药亦时用之。其气薄味厚,性涩而收,色白属金,故能入肺经,益肺气,定喘嗽,缩小便。外婆吃的药中有银杏,可能与心肺有关吧。

第一次看见银杏树,是在北京的地坛公园,我不知道那算不算银杏大道,东西好长两列,正值深秋,草地上金叶平铺,厚厚一层,树上的叶子依然密匝匝的,无数面小扇子,俯仰在天光里,眯着阳光,噙着风,果然是高僧。

第一次看见古老的银杏树,是在鲁山县四棵树乡平沟村的文殊寺。寺院中有五棵银杏,三雌两雄,结子累累。朋友摘下来装在矿泉水瓶里递给我,我也不嫌臭,带回家放了一冬天。据专家测定,这几棵银杏的树龄已经2800多年了。寺中现存有清道光二十五年古碑,碑文《重修文殊庵俺窟沱碑记》描述,鲁邑西南偏山坳之间,旧有文殊庵俺窟沱寺,白云为藩,青嶂为屏,绿竹映阶,银杏封宇,即古之丹邱殊林无以过之。”又170多年刮风一样过去了,巨冠封宇的银杏依旧对风当歌,在一年四季里挽云摇月……

五棵树中最细的一棵树围约5米,是雄树;最粗的一棵也是雄树,树围近7米,人称 树王。紧邻树王,有一棵形态秀雅的雌树,年年岁岁,雄树挂花如桑葚,雌树结子赛珍宝,它们是最长情的“夫妻树。树王看上去比一间房子还粗,中间整整齐齐少了一长块。相传,当年鲁班受玉帝之托建造南天门,必须用独板。鲁班爬山涉水,最终找到了这几棵银杏树,小心翼翼地从最大那棵中间锯下一块板,不伤皮,不伤根,让这棵树好好地活着。运送木板时,没捆好,掉进了离此不远的李子峪涧沟里,请太上老君帮忙,银杏板才得抵达天庭。我见过那个深不见底的掉板潭,至今还叫掉板潭。

经过多年栽培,银杏树早已不再罕见。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现有6大银杏基地,江苏省邳州那处最大,30万亩,有千年古银杏树12棵,500年以上的69棵,100年以上的4160棵,年产银杏1100多吨。

不说苗木,河南省千年以上的古银杏景观就有20处。

关于银杏的食用记载,最早见于金元时期四大名医之一的李杲的《食物本草》: 味甘苦,有毒,食之生痰动气......”

银杏叶的药用价值是德国人发现的。今《中国药典》:银杏叶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敛肺平喘,化浊降脂的功效。

但不要忘了,银杏果含有氢氰酸毒素,不宜多食。银杏叶中的银杏酸、氢氰酸含量也比较高,泡茶喝久了容易中毒。

除了药用、材用和食用之外,银杏树与雪松、南阳杉、金钱松并称四大名木,是美丽的行道树和景观树。

栾树

栾树,别名木栾、栾华等,原产中国,无患子科栾树属落叶乔木

第一次见栾树,是在去舞钢的路上。车到朱兰,一条宽阔的柏油路通贯南北,路两旁挂满“红灯笼”的行道树,让人错不开眼,实在太美了。

那天我要去采访的人,也像灯笼果一样有光泽。那光泽如同花梗上的青与嫩,泛着无可言喻的柔润。只是那时候我还不知道这么美的树就是栾树。

后来,栾树与我成了近邻,可当年采访过的那个和栾树一样美好的人,已经不在了。

栾树的嫩叶被山里人称为木兰芽,配肉炒很好吃。春天,栾树才发芽时采下来,在滚水锅里焯焯,用水泡一夜,去掉苦味,凉拌热炒都是很好的下饭菜。采多了,焯出来放冰箱里,能吃好些天。

1996年秋天,在陶然亭公园近旁的街道上,我再次与挂满灯笼果的栾树邂逅,那是我最后一次拜见汪曾祺先生。中秋节刚过,我带着三岁的小儿子慢慢走去虎坊桥先生的住所,一路上,街两边的栾树红果团团,落下很多小灯笼。我们一边走,一边捡,小家伙还把树子儿剥出来装进口袋里。我和先生在客厅说话的时候,淘气的小家伙去卧室里玩,不声不响把栾树子儿藏在了被子下面。

因为一句题在画上的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那天将近两个小时的拜访,全被我的滔滔不绝的废话耗费掉了!先生送我出门的时候感叹,你真能说呀!先生去世后,再读他写铁凝的文章,不由就想,铁凝如果真是安静的天鹅,我就是那只吱吱喳喳的家雀吧。如今再想听先生说话,已经永远听不到了。

后来写怀念汪先生的文章,因为记不准日期,粗枝大叶的我,就把那天写成了中秋节。中秋节是个家人团聚的日子,我怎么能胡乱写呢?幸得汪家兄妹厚道,不曾计较这件事。每次跟汪朝女士通电话,我心里难免就存了这道过不去的坎儿。特别是写到汪先生的几个住所,请汪朝女士把关,她一一订正后,说:“从小到大我们家住过几个地方,我还是能掰扯清楚的。“掰扯”两个字,如同当头棒喝,瞬间把我变成了一棵风中凌乱的栾树!

看起来,文章无论能不能成为千古事,都来不得半点虚假。眼看广场上的栾树又要开花了,面对栾树花的金碧辉煌,小心眼儿如我者,终于在这里把事情说清楚了,会不会就此坦然释怀呢?

栾树不管人间事,却为人所用:花是黄色染料,叶是蓝色染料,满枝蒴果熨帖人的眼和心,种子可榨油,且有清肝明目、主治目赤肿痛、多泪等疾病。

还是做一棵树吧,守着树的根本,不再凌乱就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