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节提到市场所聚焦的银行风险大都指银行的信用风险,比如“房地产贷款”,“地方资产平台”以及“银行表外业务”等风险。由于08年底国家采取的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使得银行资产负债规模迅速扩大,这也使得银行经营杠杆比例进一步放大,核心资本充足率随之降低。这也是为什么这几年国内银行频繁在二级市场融资的原因,净资产的增长跟不上负债增长的比例,加之国家监管机关对资本充足率和拨备覆盖率的进一步提高要求,净资产已经无法满足正常经营的需求了。风险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传递在二级市场上,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资产负债规模的扩大->杠杆比例提高->经营风险提高->监管要求提高->频繁融资”就像一个恶性循环在前两年的市场里不断上演。而一旦国内环境由宽松政策逐渐转变为紧缩,很可能面临着资产价格大幅下滑以及宏观经济景气度下降的局面出现,这样的局面将使得银行业不得不面临坏账比率大幅上升的情景。所谓祸不单行,由于资产的快速膨胀,也给银行业带来了巨额的账面利润,不少市场人士纷纷指责银行业利润占实际经济利润的比例太高,要求“银行业脱媒”和利率市场化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即国家开放其他融资渠道和对存款利率上限和贷款利率下限放开管制。这一系列利空也让银行股在长达数年的时间里一直保持低绝对低迷状态(除去09年的短暂反弹之外),同时也构成了一道其他国家股市难得一见的风景线:行业历年利润大幅攀升,而股价却一直背离利润向下寻底。从这一点上来看:市场先生还是颇有些先见之明的,他已经提前预料到了银行业未来的巨大风险隐患,“出来混总是要还债的”。
未来将如何演进?一部分人说股价已经足够反应未来的风险了,另外大多数人觉得风险还会继续蔓延下去,银行有破净甚至破产的风险。然而,预测未来实在是一件太复杂的事情了,尤其当你面对的是杂糅着一大坨宏观经济的事情时,这并不像巴菲特和芒格预测十年后的可口可乐和吉列那样简单。银行业会像欧美那样出现大批量破产吗?这个应该不会,尤其是大银行,因为中国国内银行的集中度远高于国外,而且政府也不会允许出现大银行破产这种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事情出现。银行业会不会出现大量净资产严重受损的个体?如果未来出现大量坏账潮,这样的现象或许难以避免。那时恐怕必将出现类似次贷危机时美国政府以极低成本入股国内大型银行体系的现象,这样的话投资者必将遭受严重的损失。所以投资银行股的风险底线是:绝对不能入股未来有可能出现净资产严重受损的上市银行。只要净资产不受到损害,即使银行业不能保持目前的高ROE(回落到10-15%),相应于目前的估值水平,投资者也能每晚安心入眠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