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得精彩——听于永正老师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有感

(2013-12-20 08:32:06)
标签:

教育

分类: 张文花工作室

“读”得精彩

              ——听于永正老师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有感

淮北市人民路小学   苏文芳

新课程标准颁布以后,“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已为广大语文教师所接受。然而,许多课堂表面上书声朗朗,实质上读无目标,训无阶梯,学生盲目朗读,读而不知其味。依然不知道为什么读书,怎样读书,读书能力提高甚微。因此,如何教会学生读书是当前语文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为我们树立了典范,值得我们学习推广。近日,我有幸聆听了于永正老师的一节课《林冲棒打洪教头》,于老师教会学生读书的教学设计和高超的教学手段为小学语文教学点燃了闪烁的明灯,本人感受至深,略述于此。

一.     初读课文,感知重点,初步触摸林冲的灵魂。

 上课伊始,于老师让学生学习生字词后,指名轮读课文,非重点

课文一带而过,重点3 、 5 、 7 自然段,教师两次范读,不惜花费时间和精力,一遍一遍指导朗读,读准确—读通顺—读流畅—读出味道,把学生带进情境之中,初步触摸了林冲的灵魂。于老师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高明之处在于读有重点,目标明确,精力和时间都用在了刀刃上。课文长,时间短,如果在初读课文的过程中,平均使用力量,泛泛而谈,蜻蜓点水,面面俱到则面面都不到,必然收效甚微。于老师教会学生读书的目标十分明确:即读懂林冲的人格魅力。因而入手紧扣重点段,两次范读,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读中感悟,初步感知林冲的个性特点,取得了省时高效的显著效果。

二.细读课文,重点感悟,进而品悟林冲的个性特点

在细读课文时,于老师提了一个问题:林冲是个什么人物呢?进而明确了读书目标,为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于老师与学生做了一个随堂游戏——将布置学生的问题答案事先告诉班长,然后请班长验证大家的回答是否符合老师的猜测。“猜”字问题一出,学生读书的兴趣更浓了,课堂上书声琅琅,议论纷纷,学生的回答和老师的猜测不谋而合,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但学生受读生能力的限制,回答仅停留在对林冲初步的感知上。此时,于老师抓住时机,提出了更高的读书要求,让学生品悟林冲除武功高强外,谦虚有礼和其他英雄的共性之外,在他身上体现出的与众不同的个性特点是什么呢?于老师要求学生用一个字概括,老师写在手心上,让同学们与他对照。于老师的这一步教学,高明之处在于教学生读书,目标明确,练有台阶,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拾级而上。读中感悟,读中品味,读中生情,读中明理,由表及里一步一步走进林冲的心灵。

三.精读课文,品词品句,真正读懂林冲的人格魅力。

于老师引导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林冲的人格魅力。小学生

读书往往不加思考,如果老师一味地让学生一读再读,而不引导他们思考,则读而无功,不明所以。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于老师高就高在一而再,再而三的要求学生“静心思考”,学生在于老师的精心引导下,理解了林冲的人格魅力:让。于老师引领学生聚焦在这个“让”字上,紧扣一个“让”字,抓重点词:“躬身施礼起身让座”,理解了林冲的“礼让”;洪教头把林冲说得一无是处,骂得狗血喷头,侮辱了林冲的人格,林冲难道真的不怒,不火冒三丈吗?但面对无礼的洪教头连说两个“不敢不敢”,从两个不敢中,领悟了林冲的“忍让”;扣住“只好”,引导学生理解了林冲的“谦让”;扣住一个“扫”字,引导学生体会到林冲的“宽让”。于老师紧扣重点词语,创设情境,让学生读懂了林冲的人格魅力,不仅让人耳目一新,整节课,于老师赞叹着,同学们由衷地钦佩着,连听课的老师也被感动着!于老师的语言亲切生动,妙趣横生,同学们学得轻松快乐,他旁征博引,从《论语》赞美孔子“温良恭谦让”的美德中,从《水浒传》的故事背景里,把握了林冲的高修养和高尚品格。

     从于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我在思考:什么是充满生命力的课堂?像于老师这样引导学生扎实读书,静心思考,层层感悟,才是充满生命力的课堂!他教会学生读书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和高招辈出的教学方法给我们树立了光辉的典范,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教会学生读书是我们语文教师的根本任务。教会学生读书是我们语文教师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不会教学生读书则枉称语文教师,误人子弟而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