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女童被爸妈喂到70斤当吃播赚钱”的事情被媒体舆论广泛关注。据悉,当事女童刚过三岁时,就已经超过60斤,如今已经70斤重。但她的爸妈却“视若无睹”,继续让其吃烤肉、烤串、烤肠,还经常兴奋地宣布:“马上就突破100斤”。并且,在一个视频中,她爸妈不断给她添加食物,她用稚嫩的声音反复央求:“别弄了,别弄了,别弄了”。只是,她爸妈一边嘴上答应,一边还是把她刚吃空的盘子加满。
说实话,如果仅是以“3岁女童被爸妈喂到70斤当吃播赚钱”的基本逻辑去论断是非,那么媒体舆论所发酵出的愤怒气息自然是很应景的。但是,当我们对“整个事件”中的细枝末节进行复盘式的推理时,却又容易发现其中的“错位点”。
在一定程度上,虽然当事女孩被称之为“小网红”,但是,就其社交媒体账号的粉丝量级来讲(据媒体报道:她的社交媒体账号粉丝仅有5157个),可能媒体舆论为其定位的“事件性身份”,更符合“网红的特征”。并且,目前来看,只是“小视频”的播放量较大,单条视频的播放量最高达到55.6万次。
这种情况下,“3岁女童被爸妈喂到70斤当吃播赚钱”的逻辑,显然就不一定成立。因为,我们除却要拷问人性的阴暗,认为她的爸妈为赚钱不顾女儿死活,也要考虑到亲缘关系中不可动摇的基本盘,笃定虎毒不食子。
于此,只有搞清楚“3岁女童被爸妈喂到70斤”背后的真实因果关系,才能较为准确的评判她的父母到底是不是“禽兽不如”。毕竟,仅凭社交媒体碎片化的言语和画面,根本无法看清楚真相是什么。要知道,仅凭其粉丝的量级,就足以实证,她并非靠“吃播本身”引起关注,主要还是基于其超越年龄的肥胖感在“博眼球”。
所以,到底是她不正常的肥胖感在前,还是为当吃播爸妈让其肆意增肥,这显然就充满不确定性。当然,具体是怎么一回事儿,她的爸妈最为清楚。然而,就目前的舆论风向来看,貌似她的爸妈已经在被愤怒淹没的路上。因为,普遍的愤怒里,总感觉她就是爸妈的“赚钱工具”,于是舆论为其感到悲哀,并笃定她的爸妈在“虐童”。
只是,比起“3岁女童被爸妈喂到70斤当吃播赚钱”的逻辑,我更愿意相信,这只是她爸妈用来玩转社交媒体的一种噱头。要知道,在“亲闺女的死活”和“吃播的赚钱之道”的审度上,肯定是“亲闺女的死活”更为重要。这种情况下,对于社交媒体端所呈现出的信息,可能只有“肥胖感”是真的,其余的多半在“作假”。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让3岁的孩子进行长期性的吃播,这肯定是不成立的。因为,就算肠胃功能健全的成年人,可能也经不起搞吃播太久。这种基本的常识判定,想必3岁女孩的爸妈是知道的。并且,就算真的是利用“孩子的死活”进行赚钱,这里面也应该存在收益和损伤的平衡。
要知道,仅凭3岁女孩当前的粉丝量级,别说是收益不能平衡损伤,很大程度上,就连基本的食材也难以赚回来,这种情况下,他的爸妈为啥还这么拼,自然就不言而喻。所以,作为媒体舆论来讲,要想进行有的放矢的评判,当前最为要紧的是搞清楚她的“肥胖感”是怎么来的。
另外,“她的父母是不是虐童”,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不是违背她的基本意愿,并且在具体的认定上,还不能基于“前台”的片面展示,更主要的还是看其最真实的“后台”画面。因为,就三岁多的孩子来讲,已经有一定的配合能力。
很多人强调3岁女童在某一视频中反复央求爸妈不要添加食物的声音:“别弄了,别弄了,别弄了”,以此佐证她的爸妈对其存在强迫。可事实上,仅凭视频的画面,是无法判定食物最终是否再被吃掉的。于此,作为舆论来讲,很大程度上是被她爸妈的言语和行为激怒的,并不是吃播的画面本身。
可是,画面既然不能有效呈现真实的图景,那么其爸妈的言语和行为就更加无法令人相信。所以,在整个事件的发酵过程中,就会走向真空的争执氛围。3岁的女童到底是怎么长成超越年龄的“肥胖感”可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爸妈给人的“极端感”会造就极其强烈的舆论参与感。
不得不承认,“错位的价值,极端的观念”更容易赢得传播上的成效,这可能是社交媒体时代最无法回避的问题。因为,传播端容易极端,受众端也容易极端。并且,传播端为更好地获取流量,就会不折手段的进行冲突的编织。于是,无下限当道,真实被模糊。
所以,我们常说“让真相飞一会儿”,言外之意,只有更具代表性、更加全面的真相,才是对抗误导性真相的最佳武器。尤其,作为媒体和记者,更需要承担这方面的责任,因为,对于普罗大众来讲,能有效应用常识去判断是非的人,还是“少数派”。
而对于“3岁女童被爸妈喂到70斤当吃播赚钱”这件事来讲,如果最终真的被坐实,可能背后一定有难言之隐,而非只是媒体舆论所笃定的结论:“她的爸妈在虐童”。并且,对于舆论来讲,也是有自己的意图的,即便就是为得到廉价的正义参与感,而这或许也是“3岁女童被爸妈喂到70斤当吃播赚钱”被推上风口浪尖的主要原因。
原创文章,谢绝转载,首发微信公众号:qingnianxuej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