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杭州失踪女子亲属在化粪池旁痛哭:“嫁错人”,为何成哭丧底色?

(2020-07-24 19:30:34)

 

杭州失踪女子亲属在化粪池旁痛哭:“嫁错人”,为何成哭丧底色?

“杭州女子失踪”事件,在警方发布通报之后,“舆论层面的破案逻辑”基本走向“丈夫杀妻”的戏码。虽然,警方在通报中,并没有完全坐实“丈夫杀妻”的逻辑。但是,从案情的诡异程度,以及警方的通报话术来看,“来惠利”的丈夫许某某(男,55岁)的“罪恶柱”已经准备好,就差完整的“证据链”,将其彻底捆绑在上面。


不过,随着“来惠利”遇害的事实落定,她的亲属将成为案情的“第二舆论中心”。据悉,在今天(724日)上午,死者“来惠利”的几位亲属来到“案发现场”(到底是“作案现场”,还是“抛尸现场”还需警方后续定性),蹲在小区化粪池的井盖旁号啕大哭。


亲属这样的行为,基本上可以实证,警方未明确交代的部分:多日来持续抽吸化粪池与“来惠利”遇害确实存在关联。但是,这仅算案件侦办取得“重大突破”,还不能称之为“破案”或“结案”。所以,回到“来惠利”亲属的立场上,可谓无处安放:找不到“来惠利”心慌,找到“来惠利”心凉。


说实话,寻找“来惠利”的19天,作为亲属而言,就不只是“蹲点热搜”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他(她)们希望“来惠利”不出事儿。尤其,对于直系亲属,想必在“来惠利”失踪3天后,就开始如坐针毡。因为,我们很清楚,在“即时信息”的时代,3天联系不上意味着什么。


“来惠利”失踪初期,“全名侦探”在“创作式破案”的可能性分析中,已经将专业性和非专业性发挥到极致。但是,作为“来惠利”的大女儿,初期却认为母亲可能被绑架,言外之意,母亲可能还活着。这种乐观的期许,现在看来,更加显得悲凉无比。


说实话,可能正是因为是至亲,才会把亲人的遭遇往好处想。说实话,她可能也怀疑过她的继父,只不过不愿意相信而已。然而,在面对警方的通报,以及臭不可闻的化粪池时,一切的悲愤都只能化作哭丧的泪水。并且,她与所有母亲的至亲一样,都可能会在心底默念母亲“命不好”,母亲“嫁错人”。


然而,在警方没有给出确切的结论时,到底该不该将悲愤指向“丈夫杀妻”的逻辑,这其实主要看案情的进展。在案发早期,因“来惠利”生死不明,贸然的将罪责指向她的丈夫,确实有些先入为主。但是,从警方通报之后,即便没有坐实结论,对“来惠利”丈夫的声讨就已经走向合理化。


说实话,作为丈夫,妻子在小区内遇害,自己竟然“浑然不知”,而且在面对媒体采访时,还显现出不可理解的淡定。这正常吗?从理论上讲,确实不太好说。但是,如果基于“夫妻感情还不错”的背景,这样的表现就值得怀疑。当然,这依然是基于他有“重大作案嫌疑”的基础之上。


另外,作为失踪者的枕边人,就算最终被误伤,于情于理也“不亏”。因为,真要是清白的,这点委屈根本不算什么。毕竟,比起“惩治凶手”,自己的委屈算不得什么。当然,这些都是基于他清白的前提下,如果他真要是凶手,自然也就不存在委屈一说,只能说是天不藏奸,恶人有恶报。


不过,很多时候就是这样,外人早已看清楚的逻辑,家人就是看不清。这其中跟智商无关,更多基于人情之中的“选择性偏好”。但是,当真相被戳破后,最可怖的并不是人性不可测,而是那些坚不可摧的笃定之爱,从此再无修复的可能性。


很多人强调,如果“丈夫杀妻”的逻辑坐实,意味着婚姻是可怖的。这样的论断当然是可笑的,因为,每次明星离婚时,还有人强调不相信爱情,每次明星结婚时,又有人强调相信爱情。这就说明一个问题,并不是婚姻和爱情被诅咒,而是茫茫人海中,总有人性走向魔性的个体存在。


甚至,回到现实的集合里,“妻子杀夫”也是存在的,最著名的“妻子杀夫”:潘金莲毒杀武大郎,曾将“最毒不过妇人心”打造成鄙视妇人的魔咒,可事实上,无论男女,都有好人,都有坏人。甚至,回到个体的基质中,魔性和佛性,往往都是存在的,只不过或多或少而已。


于此,回到“杭州女子失踪”事件中,“丈夫杀妻”的逻辑最终被坐实,可能最受伤害的就是“来惠利”和现任丈夫11岁的女儿。从某种意义上,11岁的女儿无论是“爱情的结晶”,还是“婚姻的结晶”,这都无妨。重要的是,她的骨血里,竟然流动着“你死我活”的血脉。


她现在还小,可能不太理解成年人的世界。可是,当她长到开始恋爱的年纪,长到开始结婚的年纪,她或许真的很难跟别的女孩儿一样去面对真实的自己。所以,很多人说,她很可能“要用一生来治愈11岁的自己”,其实一点也不夸张。


于此,“来惠利”的亲属在化粪池旁痛哭,就更加让人感到“无处安放”。他(她)们万万没想到,“来惠利”会遭遇不测,一个女人,经历两次婚姻,依然没有活出幸福的样子,这着实算是“命不好”。并且,当警方通报直指“现任丈夫”有重大作案嫌疑时,哭丧的悲腔里,自然会出现“嫁错人”的底色。


原创文章,谢绝转载,首发微信公众号:qingnianxuejia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