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公交司机下跪道歉:为何“站着挣钱”会被视为幼稚?

(2019-06-13 22:28:09)

公交司机下跪道歉:为何“站着挣钱”会被视为幼稚?

有媒体报道,613日,山东济南市发生一起“公交司机给乘客下跪道歉”的事件,触发舆论关注。据悉,一位老年乘客上车后尚未坐稳,司机立即起步引起老年乘客不满。随后,该乘客嫌司机没有道歉,并开始辱骂司机。乘客并没有接受司机在驾驶座上的道歉,还拿出手机“作势投诉”。司机见状赶紧从座位上下来道歉,希望乘客不要投诉(涉及扣工资)。但是,老年乘客仍然不依不饶,于是,司机就跪下。


对于这样的“下跪事件”,其实在“服务业”中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当然,只要没有被推上“公共事件”的级别,一般也就不了了之。事实上,在市场“供不应求”的时期,“服务者”是比较牛气的,反而“被服务者”总是被各种“服务狩猎”。


但是,随着市场越来越完善,供需关系的逆转,导致“服务者”显得越来越卑微。比如,“外卖小哥下跪”,“快递员下跪”,“餐厅服务员下跪”,总之,各种下跪本身,就是要让“被服务者”满意(开心和满足)。虽然,在现实的规则里,人们很清楚“服务者”和“被服务者”之间是平等的。但是,因顾客至上的存在,所谓的平等也只是一种话术而已。


然而,因“顾客至上”背后存在绩效考核,就使得服务者总是战战兢兢。当然,这本身也缘于竞争的因素。作为服务机构想把顾客服务好,让市场份额更大。在这样的因素驱动下,自然就会加紧对服务者的要求。总之,这是一个环环相扣的链条。


不过,一些大的服务机构,是会保护服务者的。并不会因为顾客的投诉(一面之词),就会对“服务者”进行惩罚。当然,一般能考虑到这个层面的机构,往往会有很好的市场份额。但是,在具体的现实中,也存在一些服务性机构,会不分是非的惩治“服务者”。


这就导致,一些“服务者”会变得很卑微。从某种意义上讲,“服务行业”做到最后,就是在“服务人”。这种过程中,难免存在一些难缠的“被服务者”。就拿“老年乘客”而言,可能司机确实起步有些快,但是,如果司机不是故意的,也没有造成具体的损失,那么“投诉”很明显就是在“赌气”。从某种层面上而言,没什么必要。至于,一个公交司机下跪道歉的行为,却更值得我们深思。


“公交司机下跪道歉”,这其实是一种典型的“反向道德绑架”逻辑。因为,在传统的道德观念中,“下跪之礼”是世俗大礼。言外之意,就是“我已经行大礼,你要是还不原谅我,就是你不够厚道”。这种逻辑的驱动下,使得很多人在面对具体的问题时,就会变得盲目起来。


甚至,会有人将其作为一种“生存武器”,以备不时之需。在很多时候,人们以为这是尊严被践踏。可事实上,对于一些将其奉为“生存武器”的人来讲,那不过是一种“廉价的自弃”。当然,也会有人说,底层“服务者”活着不容易,所以要多理解。


可事实上,在很多时候,这种“卑躬屈膝”不只存在于底层“服务者”中。甚至,在我们看来很光鲜的上流圈层中也是存在的。总之,根本上讲,这种“下跪求饶”的逻辑,是一种观念驱使,而非简单的“过得不容易”。所以,在看待公交司机下跪道歉的事情上,切莫过于煽情化。


“投诉机制”的产生,并不意味着“打个电话”就能定性。如果是这样,“投诉机制”就不是好的事物。所以,作为服务者,无论处于何种境遇,都要尽量的“工作的归工作,个人的归个人”。只有如此,在面对工作失误的时候,才能不失基本的尊严。


当然,服务机构,作为管理上考核,也应该更加的人性化一些。只有如此,服务者才能更有安全感。要不然,过分的“一刀切”,就会让服务者和被服务者的关系失衡,这非但不利于服务关系的建立,还容易让市场化的机制变得艰涩无比。


总之,“投诉机制”并不是一种互相赌气的工具,而是作为行业秩序维持的一道底线。所以,无论是“服务机构”,还是“服务者”和“被服务者”,都应该有清晰的认知。而非,只是一种硬性的制约工具。也只有如此,服务关系才能变得越来越融洽。


从某种意义上讲,“站着把钱挣了”早已成为理想主义者的一句口号,这其实是一种“商业之悲”。但是,普遍来看,人们对于商业逻辑的看待,历来都是并不乐观。老板有老板的苦水,员工有员工的口水。并且,总能在一年之末,形成彼此吐槽的格局,想来也是够滑稽。


不过,在竞争过量的商业市场中,终究只能是好的机制才能让“服务机构”存活下来,而这其实也是服务的本质。因为,只有平等的交易,对等的服务,才能让交易和服务变得更顺畅。要不然,服务关系中的个体彼此伤害,最终只能让服务更坏,交易更难。


当然,最可怕的是人们一边向往“诗和远方”,一边却亦步亦趋的走向“跪舔之路”。所以,在一些特定的场合下,才会出现“站着挣钱”幼稚的话术,就好像对于“服务狩猎”这种行为而言,是一种必然的存在一样。这着实是当下“服务关系”中,较为浓重的一股顽疾。


原创文章,谢绝转载,首发微信公众号:qingnianxuejia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